“A股市場的冠軍是有偶然性的。”萬家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基金經理黃海近日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奪冠是市場對團隊長期堅持專注、向下扎根的肯定。
在過去的2022年,黃海管理的產品業績一路領先。即使在板塊輪動以及行情震蕩的背景下,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新利依然以48.56%、43.66%的年內收益率斬獲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榜的冠亞軍,而萬家精選A雖然在最后一個交易日被戲劇性反超,但依舊以35.51%的年內回報落定在第四位。
【資料圖】
在市場環境不再那么有利之時,黃海這一“霸屏”表現更顯突出。作為在2022年表現最為亮眼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黃海為何能實現領跑?對于行業的階段性機會和持倉變化,他又是如何考量的?
奪冠做對了什么?
在成為2022年度的公募狀元后,黃海的名字頻繁出現在新聞或社交平臺上。“這是團隊共同努力和投研文化積累的結果。”黃海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表達了“成為冠軍”的感受。
在他看來,市場中的產品很多,有些人管了很多產品,產品間差異性很大,每個方向都很極致,總有一個方向會賭對,“奪冠”是一種小概率事件,要淡化個人的光環,踏實做好基本性的工作。
“結果不是我們能掌控的,過程很重要,向下扎根、向上結果,相信自己在走正確的道路,結出的果實不會太差,最重要的還是看長期的方法是否正確。”黃海對第一財經說道。
當被問及在過去一年的投資中做對了什么,黃海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在戰略和戰術兩方面相輔相成的結果。一方面,團隊在戰略上對市場自上而下的判斷較為準確:“市場整體是震蕩趨弱的,所以我們采用弱市思維的策略,并對行業進行了精心的選擇。”
“通脹對于2022年而言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布局在能源、地產行業。”在黃海看來,二者是全年問題的痛點,前者對應著通脹,后者對應著增長。他還認為在弱市階段要盡可能集中布局:“市場在下行過程中,好的公司和行業其實是越來越少的,只有集中才能夠獲取超額收益、保全資產。”
在戰術層面,黃海把能源板塊劃分為兩塊,一類是高股息的動力煤公司,分紅比例更高、價格波動較小,相對比較穩定,在風險出現的時候有防御性;另一類是現貨比例比較高的、與市場價格掛鉤緊密或不受價格限制的焦煤,它與經濟短期需求波動有強相關性。
與此同時,基于對市場行情變化的判斷,他也會隨之進行動態調倉,為投資組合增加收益。記者注意到,黃海在2022年一季度更多配置了焦煤,二季度增加了動力煤,還買入了海上風電及軍工板塊;三季度則加倉了油氣行業,降低了地產行業的權重。此外,據他透露,在四季度的市場低點,他還買入了白酒和銀行板塊個股。
2022年三季報數據顯示,黃海的前十大重倉股仍以煤炭股居多,但他管理的三只基金產品的第一大重倉股均變成中國海油,占基金凈值比重在8.6%至8.9%之間;而重倉的房地產個股也從二季報的2至3只降為1只;同時,消費行業的迎駕貢酒首次進入三只產品的重倉股行列。
對于此番調倉,黃海告訴記者,因為國內受宏觀調控影響,能源價格受限,一些石油天然氣公司的盈利預測建立在比較穩定的基礎上,所以把估值較低的一些股票倉位買得更高一些。而消費行業則是因為股價的超跌帶來了較好的機會。
“我們想在市場深跌的時候抓住優質公司的好買點。”黃海分享自己投資思路時稱,“優秀公司在市場沖擊下會出現一個非常好的買點,我們選擇行業里最優秀的公司,從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小于1的角度去買入。”
重回估值框架
震蕩市之下,“明日之星”涌現的機會也得以出現。在獲得年度主動權益類公募冠軍之前,黃海并不算“頂流”基金經理。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他一共管理了3只基金產品(僅計算初始基金),在管基金總規模為38.61億元。
記者查閱其履歷發現,雖然管理公募基金的年限并不長,但黃海不算是資本市場的“新人”,證券從業經驗有23年之久。公開資料顯示,其此前先后上海德錦投資、申銀萬國證券、華寶信托、中銀國際證券工作,2015年4月進入萬家基金,2020年9月掌管基金產品。
“我從2020年底才開始做公募,之前一直在做專戶。”黃海告訴記者,做專戶的時候,他在低估值板塊也有配置,例如2015年擇機配置了銀行、券商、TMT,2016年是建筑,2016年、2017年有消費和光伏,2019年以后是農業。
從持倉情況來看,黃海擔任公募基金經理以來,目光主要集中于煤炭、地產行業。投資是認知的變現,這一選擇緣于他對市場的感知和判斷。黃海認為,2020年底,市場的空間已經不大了,到了牛市尾端,因此采取了防御的策略。
“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地產的銷售比較好,創了新高,所以配置地產來防御,但是地產企業端在資金緊張和杠桿不斷上升中是很艱難的。”黃海表示,團隊在2021年下半年便開始配置能源板塊。
“過去三年我體會到,A股的行業變化中,估值擴張是比較夸張的,會把未來五至十年向好的變化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或一波上漲中充分定價。”他稱。
經過復盤和分析,黃海對記者表示,在變化的初期要堅定,適當提高估值的容忍度上限;當變化逐漸清晰、定價充分之后,他還是會重新回歸到估值框架體系中,遵循最基本的市場規律和投資原則。
“投資的本原是低買高賣,悲觀的時候買入低估的,高估的時候賣出,很多人會忘記這個本原,但我偏傳統、保守,始終不忘記這一點。”黃海認為,需要保持一顆對市場的敬畏之心。
“投資主要還是做定價而不是做選擇,當我們發現市場對某類產品的定價嚴重偏離、價格嚴重低于價值的時候,我們要抓住這個錯誤定價的機會。”他表示,此時重拳出擊,盡可能用絕對收益的眼光實現資產的增值。
黃海多次提到了團隊的力量。“團隊中的基金經理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對產品、行業格局的變化更專業敏銳,而我也會在市場、周期判斷方面與他們交流。”他表示,一些決策得益于深度溝通。
機會在哪里?
2023年開年以來,市場行情強勢回暖,各大指數持續走高,上證指數連續突破3100、3200點整數關口,北向資金凈流入超1000億元。在市場積極因素不斷增加時,A股市場會如何演繹?有哪些板塊的機會值得重點關注?
對此,黃海對第一財經表示,未來一個季度,估值上不會大調,強預期可能將未來一兩個季度后的復蘇全部體現在股價中。但在二季度下半階段,估值還是有上行的可能。基于此,他更看好下半年的走勢。
落地到具體的行業機會,他告訴記者,在上半年偏謹慎態度,能源、煤炭、油氣依舊是自己比較關注的板塊,二季度以后還需要看到時候的具體表現,觀察哪些行業有更多好的調整機會;整體而言,比較看好上游資源品、穩增長產業鏈、化工、建材、鋼鐵、水泥等行業;金融是輪動大周期的另一條線,比如保險、券商、銀行。
談及年初以來表現亮眼的大消費行業,“消費復蘇預期強,很多消費股從底部到現在已經漲了40%,提前反映了疫情防控放松之后一個季度的消費改善。”黃海對記者表示,在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下,尾部風險還是若隱若現,低估值高分紅的能源股還是受益且稀缺的。
同時,他也提醒道,市場的風險點主要在于大類風格的切換和一些尾部風險。他表示,“對成長股來說,我們比較看好新能源長期的前景,但是從估值的角度來說,出現一兩年的收縮也是很正常的。”
黃海進一步解釋稱,資本市場的存量資金處于再平衡的過程,有些成長股行業的估值會進一步收縮,由于持股集中度高,所以沖擊可能會比較大。因為大家對未來三年的預期可能都體現在股價中了,在風格切換過程中可能會有一兩年的估值修復過程,持倉集中度高可能會遭受沖擊。
此外,他也認為,“疫情會給消費型企業、線下場景、地產公司帶來困難,雖然目前在救助下風險不會爆發,但可能會反應于未來的一二季報中,這也會對某些高預期行業產生沖擊,目前這些負面信息還沒有被考慮在內。”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