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已久的泉州外貿人,終于迎來了新年的第一波暖風,過了個安穩年。
泉州某廣告業設計總監阿笑是從外貿設計訂單數量的陡增感受到的。作為福建“鞋都”,此前阿笑所在的泉州晉江公司會承接大量對外出口的樣品圖及國外鞋店裝修設計圖。但在過去2年多內,這類設計訂單數量需求銳減,下降了近四成。
據他介紹,2022年11月初,隨著鞋類外貿開始復蘇,客戶開始明顯活躍起來,訂單也開始小幅回升近3成,年前一度接近2020年水平。“終端平臺和廣告推廣成平行增減的,只要出口鞋回暖,新年過完設計訂單還會迎來一波小高峰。”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資料圖片)
“追了一年的客戶終于成交了。”阿勇是一個有8年經驗的“老外貿人”,作為鞋類的外貿業務員,他直言這兩年客戶很難成交,一是疫情反復,客戶下訂單前也會考慮出貨風險;二是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競品也在崛起。十年前登陸上線就有詢盤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但阿勇依然堅守在戰線上,在年前的最后一周,他聯系了一年的老客戶終于成交了。“做外貿業務這么多年,我一直覺得最寶貴的是客戶的信任。”這段時間以來,他明顯感到國外訂單信心明顯提振了,詢單量也開始變多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古來素有世界海洋貿易的中心的泉州,外貿復蘇的跡象日益顯現。
挑戰與韌性
外貿曾是很多城市的“制勝法寶”和“經濟助推器”。但這兩年,外貿的挑戰關卡逐漸升級。
泉州某外貿制造企業經理林廣主要從事鐵制展示架出口。作為游戲愛好者,他把疫情這兩年比喻為打怪升級。第一個關卡是物流成本“過山車”式的波動。
2020年由于歐美疫情爆發,大量碼頭封閉,裝卸作業被打亂,空箱堆積在國外難以回流。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短時間內運費狂飆十倍,一個30英尺的集裝箱,從原來3000多美元的運費漲到了3萬多美元,在林廣做外貿生意十幾年來從來都沒有見過,當時甚至就算出錢都一“柜”難求。第二個關卡是生產的連續性,疫情期間由于間歇性區域爆發,一旦被封控就很難按時生產、發貨,嚴重時甚至需要賠償違約金。第三個關卡主要聚焦在生產端,由于疫情反復,交貨時間難以保證,國外訂單信心較弱。
事實上,他的經歷也是近2年外貿人的一個縮影。在國內外貿從業者常用的福步外貿論壇上,停頓、轉型、解困成為2020年~2021年發帖人的關鍵詞。“還要不要做外貿了?”、 “最近太難了,留個聯系方式一起交流。”等等帖子的熱度居高不下。
但盡管有種種不利因素,外貿“穩”步增長。202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420678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出口239654億元,增長10.5%;在2020年、202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分別為1.9%、21.4%。2022年泉州市進出口總值271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700億元大關。
“雖然外貿越來越難做,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做了七八年,吃飯的本事全在這行里。”阿勇笑著說,閩南人常說愛拼才會贏,敢闖敢拼、向外“掘金”從來不怕。
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也在積極解決“阿勇”們碰到的問題。外貿經濟的動能正在持續加碼。
隨著疫情放開,“拼經濟”正成為各地的一致行動,出海搶訂單的步伐也在逐漸加速,浙江、寧波、泉州等多地政府組織出海“搶”訂單。2022年9月份以來,泉州已發動157家企業221人參加今年四季度18個境外展。阿勇也參與了其中一次去德國出海搶單的過程,“1000份郵件都不如1次見面,那次直接拿到了5個大單,還拓展了一些新的意向客戶。”阿勇介紹。
各地搶單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12月3日,浙江省啟動了“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聯動企業赴境外參展、開展商務洽談,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12月5日,由四川省商務廳組織的商務包機“組團出海”赴歐洲拓展市場活動正式成行。12月9日-18日,蘇州市商務局組織開展的赴法國、德國包機服務啟程,海南則創造了疫情以來全國首個由省領導率團赴境外招商的先例。
應對匯率波動
與林廣、阿勇正從外貿瓶頸期慢慢解困不同。廈漳泉閩南三角區中部分低競爭門檻的傳統行業在2023年面臨更大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頻繁的行業波動、供需錯位和人民幣升值壓力。
唐唐是廈門一家健身器材公司的外貿業務經理。在2020年~2021年間,由于歐美開始居家隔離,啞鈴、瑜伽球、瑜伽墊等健身器材需求井噴,所有這一領域的公司都迎來爆發式增長,年銷售基本翻一倍。“所有工廠生產線加足馬力生產,訂單還是要排到半年以后。”
但危機悄然而至,隨著歐美健身房逐漸正常運營,需求端泡沫陡然破裂,2022年上半年開始出現“延發”、“棄單”潮,存貨壓力陡增,疊加高昂的運費,銷售損失慘重。
某貨源平臺上福建廠家最熱的出口健身球產品,成交量下滑嚴重
唐唐向記者介紹,2021年由于市場訂單源源不斷,他基本已經投入了80%的成本去備料。現在“棄單“潮下,新年這幾批貨大概率就要“砸手里”了。
與之類似的還有泉州的戶外用品、口罩等行業,在疫情期間短期爆發以后,很快由于供需錯配、企業經驗不足等原因,留下一地灰塵,潦草收場。
匯率則是另一個近期困擾外貿人的“波動“難題。2023年,1月16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盤中雙雙漲破6.70關口,刷新半年以來高點。恰逢年關結匯高峰,不少準備結匯的出口商損失慘重。
相較于往年,2022年匯率波動確實堪稱大起大伏。2022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已經歷經了兩輪快速貶值: 一輪是在4月~5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中樞上移到6.7左右,當時匯率主要定價國內疫情對經濟基本面沖擊的影響。另一輪是8月底以來,隨著定價海外緊縮預期調整以及出口增速下滑,匯率中樞從6.7一路上移到7.1左右,最高點一度來到7.25。11月以來,人民幣就告別了跌跌不休的階段,進入強勢抬升期。從11月初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7.3,1月初一路下探至6.7關口。
2022年匯率變化周K圖 數據來源:百度股市通
高波動的匯率也使外貿業隱憂不斷。唐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筆50萬美元左右的訂單,如果在11月初結匯大約是365萬元人民幣,如果在近期結,在335萬元左右,差額在30萬元左右。“換算一下,直接虧掉一輛寶馬車”。
“虧就虧點,馬上結匯。”成為不少泉州小微型外貿商的共識,這也與泉州本身外貿行業現狀有關。根據泉州政府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泉州市進出口總值271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700億元大關。民營企業進出口1785.4億元,占比65.8%。
民營企業占比大,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運用鎖匯等工具的能力并不強,很多還是選擇在美元到賬時按照即時匯率結匯。不少外貿人對記者表示,已做好未來匯率回到疫情前水平的準備。
事實上,人民銀行、外匯局等有關部門,已經多次強調,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已經成為常態,企業和個人不要賭單邊匯率,要積極通過匯率管理的工具,做好風險管理。
相較于結匯波動,新一輪的訂單保衛戰即將打響。林廣的公司主要做的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英鎊、美元匯率的持續貶值導致未來的進口成本增加,再加上美國、英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需求在持續衰減。接下來面臨更大的挑戰。“短期來看,疫情放開后,我所在的行業到明年上半年六月應該都還是不錯的。但是如果明年美國經濟進入衰退周期,利弊相權衡,那對我們來說可能還不如疫情前。”林廣進一步解釋。
事實上,全球經濟仍在放緩,外部環境壓力有增無減。2023年1月美國制造業和服務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均小幅反彈,但兩項指標仍低于榮枯線。在最新展望報告中,IMF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的增長將減速至2.7%,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出現收縮。
未來仍有一定下行壓力
雖然有復蘇跡象,但短期來看外貿壓力仍然不小。按美元計價,2022年1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5341.5億美元,同比減少8.9%,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外貿負增長。其中,出口3060.8億美元,同比減少9.9%;
海通證券分析師梁中華指出我國出口仍有下行壓力。一方面,海外需求將繼續降溫;另一方面,出口份額或難再提升,價格貢獻或將繼續走弱。
在下滑幅度方面,開源證券分析師何寧認為出口短期內或仍將繼續下滑,但同比負增長速度有望收窄。一則當前歐美央行均放緩了加息節奏,相關的外需下滑速度預計將會有所放慢;二則2021年12月同期基數較高,后續基數效應也有望減輕。
長城證券分析師蔣飛預測2023年我國出口金額單月同比最大降幅可能達到-10%以下,全年出口同比可能在-5.5%左右。隨著我國出口與進口額的差距越來越小,貿易順差或在今年初下滑。
從產業角度來看,不少外貿人士認為經過本輪疫情對勞動力密集產業出口影響較大,未來泉州等地的外貿行業更新換代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根據泉州市政府數據顯示,2022年泉州市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1068.3億元,下降4.3%。其中,鞋靴出口282.2億元,增長34.6%。
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向人力成本低的區域轉移是歷史趨勢。從歷史角度看,在120年內服裝行業的中心轉移了5次,順序依次是英國、美國、日本、臺灣、中國大陸。近一輪轉移是從大陸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轉移。
阿勇介紹,來自東南亞的壓力逐漸增大。目前泉州外貿在軟實力、硬實力方面積累的優勢還相對充足,短時間產業鏈轉移也不會驟然抽離“傷筋動骨”。但更長遠來看,對泉州這類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仍然是當大勢所趨,尋找新的外貿增長點刻不容緩。
(阿勇、林廣、唐唐均為化名)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