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央行公布的中國1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月信貸實現“開門紅”,M2增速創6年新高,總量與結構雙雙好轉。
新增信貸實現“開門紅”
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31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6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412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585億元。
【資料圖】
光大證券指出,今年1月的信貸增長超預期,數據說明信貸增長的總量以及結構都是可喜的,在各項政策的激勵下,自從去年4月份以來信貸增長一直處于向好的趨勢中,這一向好的趨勢在近一個月來得到了明顯鞏固。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1月新增信貸大幅放量,實現旺盛的“開門紅”,對公貸款仍為主要支撐。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規模創單月信貸投放歷史新高。疫情達峰、過峰后,經濟基本面快速恢復,市場化融資需求復蘇步伐加快。
社融同比少增
初步統計,2023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9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0.93萬億元,同比增長9.4%。
東吳證券指出,雖然社融增速回落,但考慮到同期高基數和春節錯位影響,1月社融、信貸力度實際不弱。
溫彬指出,受去年四季度以來信用債利率明顯上行影響,企業發債意愿低迷,部分企業發債需求轉向貸款,貸款和債券置換效應明顯,帶動1月信用債凈融資同比縮減4352億元,成為社融主要拖累項。
寬信用能否延續是關鍵
溫彬表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伴隨疫情沖擊消退、各地穩增長計劃和舉措出臺,企業與政府部門投資步伐加快,消費預期逐步恢復,在政策驅動和市場內生融資需求共同作用下,開年信用擴張積極,加速寬信用進程,但年初信貸高增下,后續韌性仍需觀察。下一階段,信用擴張的韌性和地產、消費修復情況仍較為關鍵,擴投資、促消費、穩地產、調結構等政策需延續支持,繼續保持穩健貨幣環境,以鞏固年初經濟企穩向好態勢。
東吳證券表示,1月金融數據高增主因疫情好轉疊加銀行提前蓄力,且主要靠企業端,能否走出“一波三折”、實現真正的寬信用才是關鍵。未來重點是修復居民信貸需求,擴消費和穩地產是勝負手,仍需增量政策精準助力。
光大證券則預計,目前至第二季度末的大部分時間,資金利率會保持合理的彈性,不大起大落,為經濟運行的整體回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