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精力有限,在行情鼎盛、基民認購熱情正處于頂點時,受制于公司和渠道的壓力,自己卻不得不發新產品。”一位百億基金經理曾這樣對第一財經抱怨道。
(資料圖片)
但這種因基金經理“明星效應”而造成的“基金產品一拖多”現象正在逐漸好轉。包括信達澳亞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前海開源明星基金經理曲揚、鵬華基金“國民基金經理”王宗合,2023年以來均開始主動減少在管基金產品數量。
就過往業績而言,不少“一拖多”明星基金經理在過去幾年持續遭遇業績翻車,“瘦身”后的他們會迎來反轉嗎?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減負”
2月11日,鵬華基金發布公告稱,王宗合于2月11日離任鵬華精選回報三年定開混合、鵬華中國50混合的基金經理。這兩只基金產品將由2022年9月23日增聘的基金經理王云鵬單獨管理,這也是王云鵬首度單獨管理基金。
2月4日,王宗合卸任鵬華優質回報兩年定開、鵬華成長價值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職務。Wind數據顯示,王宗合一周內離任的4只基金產品累計規模超過30億元。截至2月11日,王宗合在管基金數量減少至6只(A、C份額合并計算),最新規模為168.78億元。
同樣“瘦身”的還有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2月3日,信達澳亞基金發布旗下基金信澳先進智造的基金經理變更公告,馮明遠因內部調整,卸任該產品基金經理,由齊興方獨自管理。以2022年末規模計算,此次卸任后,馮明遠在管公募產品規?;芈渲?56.68億元。
1月13日,信達澳亞基金發布公告稱,因內部調整,馮明遠自1月13日起不再擔任信澳匠心臻選兩年持有期混合的基金經理。
信澳匠心臻選兩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最早由馮明遠、李淑彥共同管理。2022年8月16日,該基金增聘基金經理朱然。馮明遠離任后,該基金將由李淑彥、朱然共同管理。
前海開源明星基金經理曲揚同樣也在“減負”。2月3日,前海開源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內部調整,曲揚不再擔任前海開源醫療健康基金的基金經理,由此前共同管理者范潔單獨擔任基金經理。此次瘦身后,曲揚最新在管規模為261.62億元,在管產品減少至8只。
“一拖多”基金經理業績遭遇翻車
東高科技高級投資顧問揭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金經理主動開始"瘦身",主要是想減少管理壓力,"一拖多"的情況,會讓基金經理沒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細化管理,導致了多只基金持倉趨于相同,而且多只基金往往涉及多種主題風格,即便基金經理的專業再全能,一個人也很難同時有足夠的精力去研究這么多賽道。
2023年開始明星基金經理普遍開始“瘦身”,與市場反響和業績表現是有著直接關聯的,不乏“一拖多”的明星基金經理2022年業績“翻車”,基民信任度降低,反倒使得管理規模縮水。
曲揚就是“一拖多”基金經理業績不佳的最好案例。
被市場稱為“全能選手”,所管基金主題風格多樣。2022年曲揚的在管基金產品包括了人工智能賽道主題、醫療賽道主題、滬港深主題、以及沒有強限制性主題的基金等。
業內人士分析道,即便曲揚再全能,他一人也很難同時有足夠的精力去研究這么多賽道。從業績層面來看,曲揚確實在2022年“翻了車”。通聯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末,曲揚管理的基金中,有9只基金(A/C份額單獨計算)凈值跌幅超過了30%,前海開源醫療健康凈值跌幅更是高達38.39%。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主動權益類產品非常依賴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一拖多”容易造成基金經理精力分散顧此失彼,對基金業績造成負面影響。
每位基金經理都有自己擅長的能力圈,很難對各個行業都進行全方位的覆蓋和研究,這就導致旗下管理的多支基金的風格幾乎相同,持倉結構相似。一旦遭遇極端行情,容易出現所有產品業績同時下滑的情況。
隨著明星基金經理不再一味追求規模,而是堅守自己的能力圈,提升投資業績,堅持以保障投資人利益為首要目標,“一拖多”的現象就會逐漸自然瓦解。
姚旭升認為理論上一位基金經理專注管理1~2只產品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實際經營中明星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卻普遍存在。主要原因還是行業人才資源稀缺,基金公司培養人才的速度跟不上新產品的發行速度,培養一位優秀的基金經理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資源,還要有較長的時間進行經驗積累。
“瘦身”同時還“老帶新”
除了明星基金經理“瘦身”,2023年以來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明星基金經理所管基金開始增聘新人共同管理。
1月4日,興證全球基金發布興全合潤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增聘葉峰為基金經理,與公司副總經理兼基金管理部投資總監謝治宇共同管理該基金。這也是謝治宇獨立管理9年多時間之后,該基金首次增聘基金經理。
1月7日,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告,交銀精選混合增聘張雪蓉為基金經理,與知名基金經理王崇共同管理該基金。公開資料顯示,張雪蓉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任中金公司研究助理,2017至2020年任華泰證券研究員。2020年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曾任行業分析師。
1月15日,由李曉星、張萍共同管理的銀華心誠基金增聘王璐為基金經理。1月26日,李曉星、倪明管理的銀華豐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增聘杜宇為基金經理,公開資料顯示,王璐、杜宇都是2015~2017期間加入銀華基金,從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做起,再逐步走向基金經理職務。
姚旭升對記者表示,“老帶新”通過増聘新人和明星基金經理共同管理,不僅加快了公司內部培養人才的速度,還能為老基金經理降低規模壓力,讓他集中精力做好投研工作,提高投資能力。新人還能與現有基金經理能力圈形成互補,使投資風格更加多元化,更容易為投資者獲取穩定的回報。
揭沖則認為,基金經理“減負”和老帶新是有關聯的。市場在不斷變化和發展,20多年來的市場情況表明,每年都有新的基金經理成長起來,為投資者創造出良好的收益。因此,對基金公司來說,與其讓明星基金經理“一拖多”,囿于精力不夠管理好多只基金,甚至出現業績下滑,引發市場負面效應,倒不如在給明星基金經理“減負”的同時,増聘新人和明星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給新基金經理充分的機會和空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