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園林、老建筑愛好者來說,《江南園林志》是一本繞不過去的書,它是我國最早采用現代測繪和攝影,來記錄、研究園林的專著。
今年是這本書出版60周年,幾天后的3月28日則是作者童寯逝世40周年。最近在上海開幕的“西行畫錄·東南園墅——建筑師童寯特展”,詳細展示了書中70多處園林的珍貴原始資料。
行走園林,追尋理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童寯生于沈陽,畢業于清華大學并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是中國第一代建筑師群體中業績卓越的一員。媒體常稱他是“與梁思成齊名”的建筑師,其實是“與梁思成同屋”的建筑師——兩人曾是賓大室友。
上個世紀前半葉,國內知名的華蓋建筑事務所在十余個城市設計了超過200個項目,涵蓋多種類型,一些經典項目影響深遠,如大上海大戲院、上海金城大戲院、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上海梅谷公寓、上海合記公寓、南京首都飯店、南京陵園中山文化教育館等。
童寯是華蓋的三位合伙人之一,是團隊中的技術核心。他與合伙人趙深、陳植都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中國建筑設計和教育界的資深人士。童寯在南京大學工作到退休,晚年孜孜不倦,從事理論研究,影響了包括普利茲克獎得主王澍在內的幾代中國建筑師。
1930年,童寯從美國前往歐洲游歷,一路考察眾多歐洲城市,拍照片、畫速寫,研究歐洲建筑風格,思考中國建筑設計的未來方向。次年,他加入華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童寯開始一個人跑遍江浙,尋訪中國古典園林。
當時相關資料不多,除了查歷史文獻,童寯在這些園林里更多是依靠自己的步子來勘測,畫出園林的測繪圖。據張琴所著童寯傳記《長夜的獨行者:童寯1963-1983》記載,從1932年到1937年,“五年的每個星期日,童寯在江蘇、浙江兩省27個縣市,勘查研究109處私家園林”。
當時很多園林處于大門緊鎖、無人管理的狀態。童寯克服困難,擠時間自費調研,交通基本靠坐火車加走路,還被警察當壞人抓走過。有時候他也帶兒子童詩白(后為我國電子技術學科奠基人)一起“旅游”。江陰、平湖、南京、無錫、南潯……通過拍照、繪圖和評述,他積累了充足的研究素材,也為后世留下了珍貴史料。
名作出版,命運多舛
1963年,童寯編寫完成《江南園林志》,這本書后來被學術界公認為近代園林研究最有影響的著作。另一位建筑大師劉敦楨為這本書寫了序言,他說童寯“目睹舊跡凋零,慮傳統藝術行有漸滅之虞”。
童寯之孫、東南大學教授童明曾在一次受訪時說:“在做這些尋訪之前,童寯沒有接觸過,甚至都沒親眼見過江南園林。他之前一直生活在東北,南遷后突然見到這么一個陌生的事物、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情。可能正是因為這種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同,才令他對園林如此著迷,并傾盡一生的時間研究。”
1935年,美國建筑師伊萊·雅克·康來到上海,童寯曾在他的事務所工作,欣然與合伙人、同學陳植一起,陪同前老板旅行了幾天。途中,伊萊·雅克·康對江南園林興趣濃厚,認為這是“現代文明的文化瑰寶”。1936年,美國城市規劃師、建筑師克拉倫斯·斯坦因攜夫人、著名演員艾琳·麥克馬洪也來上海蘇州游玩,童寯再次陪同。
正是這兩次經歷,讓童寯感受到,“余尚未講解說明,彼即能針對中國景觀藝術之獨特審美因素做出本能反應,令人驚訝。”(《東南園墅》前言)外國人很自然地就喜歡上了中國園林,童寯則看到了向世界介紹中國園林的意義。那段時間也有一些約稿邀請,童寯開始用英文寫園林,這也成為他另一本重要著作《東南園墅》的起源。
在上海久事藝術沙龍可以看到本次童寯特展的主題之一“東南園墅”,書中呈現的70多處園林,跳出了書本,還原成了一處知識的園林。童明在展覽現場向觀眾們介紹,策展團隊精心劃分展覽空間,專門為測繪圖紙、照片、童寯與親友們的書信等安排展示空間。
在書信展區,有一封3頁的毛筆字書信,是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1940年寫給童寯的,語氣恭謙痛切。原來,《江南園林志》手稿于1937年寫完,寄到北京營造學社后,梁思成等人讀罷大受震撼。出版排印過程中,日寇點燃盧溝橋戰火,混亂之中,原稿在天津麥加利銀行保險柜中暫存時被大水泡爛。
朱啟鈐深感自責,他本意想把珍貴的文件存放在最靠譜的地方,沒想到發生意外。實際上營造學社因此次意外損失慘重,大批華北古建筑調研原始資料毀于一旦。梁再冰在《梁思成與林徽因:我的父親母親》中回憶,梁林得知消息痛哭失聲。盡管遭此沉重打擊,朱啟鈐仍整理殘稿,親自送回上海。
但兩人沒見上,童寯這時候身在西南。張琴的另一本書《烽火中的華蓋建筑師》中詳細介紹,童寯從1938年起,就受邀到大后方為抗戰工業建設緊急提供設計支持。他在重慶、貴陽創辦華蓋分所,又設計了不少工廠、辦公樓、學校等建筑。
直到1963年《江南園林志》正式出版,這時已年過九旬的朱啟鈐又來了一封信(此次也一并展出)。贊美之余,他再次向童寯道歉,并指出了書中的一個錯。
園林研究“花開兩朵”,中英文“各表一枝”
1982年,童寯親自校核并調整圖片文字,推出了精益求精的《江南園林志》第二版。2014年,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又推出典藏版。這一版中所配的古畫、照片和測繪圖都非常漂亮,因此深受讀者喜愛。
在豆瓣網,第二版《江南園林志》的兩個版本共有約1000人讀過,評分高達9.4,甚至有一些讀者評論時表示“自己的功力還不足以讀這本書”。
相對而言,《東南園墅》一書的出版更曲折一些,童寯一直寫到生命終點。1983年,他在病床上改定英文版手稿,兩周后就離世了。1997年,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當時還在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理論與設計專業讀博士的童明翻譯。
2018年,童明又重譯了一遍《東南園墅》,換了一種語言風格,浦睿文化以更加漂亮的裝幀并選配園林的新照片,再次出版。王澍在序言中說,童寯“是以一個出色建筑師的眼睛和身體去發現園林的意趣”,這對他影響深遠,改變了他對江南園林的態度。
在久事藝術沙龍的展覽現場,觀眾可以通過童寯的測繪圖紙、寫作手稿、書籍排版、往來書信等資料,首次全面系統地了解他研究江南園林的方式和成就,通過大師之眼探索江南園林蘊含的精神世界與獨特魅力。
巧的是,久事藝術沙龍所在的北京東路230號原浙江興業銀行大樓,正是童寯當年所在的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的,1931~1935年建造。華蓋也曾在這里設立辦公室。展覽現場也對這段歷史作了考證還原。
在中山東一路27號6層上海久事美術館,則展出本次展覽的另一部分“西行畫錄”,是童寯1930年在歐洲游學考察4個月的成果,包括日記、畫作、攝影、票證等,寫生畫多達200幅,充分展示了童寯個性強烈的畫風和高超的速寫技巧,也記錄下了當時歐洲城市古典與現代交織的風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