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科技創新地位主體的提升,如何挖掘有潛力創業者和有成長后勁的初創企業,讓初創企業成為載體發展和產業創新生態發展中的重要一員,也成為上海建設國際科創中心中的關鍵一環。
5月20日,在以“闖上海 創巔峰——未來產業引領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上,上海首次發布了2023年“上海青年科技創業十大先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金葉子/攝
思路迪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熊磊、達而觀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陳運文、信念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鄭靜、上海云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張鑫、鈦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潘晶等十位青年創業者入選。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
“希望通過面向未來、真抓實干、搶占先機,幫助與會的青年人了解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開拓視野、凝心聚力,助力青年創新創業之路,共建創新創業熱土。”主辦方介紹,今年的U45創先鋒評選互動,擬定為年齡45周歲以下,曾獲得過”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支持的科技企業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中擇優參加評選,設置了人才、創新、商業、社會和市場五個維度評價指標,評選出企業在”三大先導產業""四大新賽道""五大未來產業"領域擁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
獲選人之一熊磊說,從2010年回到上海揣著50萬元啟動資金創業到現在的千余名員工,公司如今已形成覆蓋“腫瘤早期診斷、腫瘤伴隨診斷、腫瘤動態監測”腫瘤診斷全生命周期業務。他介紹,目前公司公司里很多核心研發骨干、團隊負責人甚至總監級別的高管都是90后。
從事AI文本智能賽道研究的陳運文告訴第一財經,在2015年創業時,我國的科技創投行業已經非常蓬勃,對他們這些創業者來說,資金已經不是最主要的門檻,專業背景、技術實力、產業經驗和資源,決定著初創企業能否做深、做專、做精。
“我們的研究領域是當前GPT大模型所在的賽道,所以從一開始就非常關注大模型技術的演進和發展。在我們看來大模型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是需要全力投入的一件事情。”他說,因為上海豐富的科研資源和產業布局,公司也有了更多和科研界的專家學者加深合作,以及和大量龍頭客戶的高層業務交流的機會。
另一位獲評者潘晶,和陳運文一樣是2015年創業的“張江男”,作為“創·在上海”科創之星百強、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國賽優秀企業的獲得者,潘晶認為,在上海創業,臨床資源和人才優勢非常明顯,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產業支持。
“希望上海能大力加強對于跨代技術的產業扶持,從產業規劃和固定資產投入的角度,為跨代技術的產業發展孕育溫室。比如我們在做的醫療智慧化建設,通過十余種機器人完成醫療底層的業務和管理,如果在政策層面有對于跨代技術的定向支持,在醫療基礎設施投入的角度在預算中明確智慧建設的比例,那么對于這個細分產業就會產生新的核爆點。”潘晶說。
上海市科委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2.2萬家,同比增長10%,科創板上市企業81家,位列全國第二,募集資金金額居全國第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