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第28個全國“愛眼日”到來之際,近視防控再度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話題。多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并呈現低齡化、重度化趨勢。對此,專家提出進一步推動近視精準防控,尤其是呼吁要關注眼軸長度指標。
根據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蔡司最新發布的一份《2023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趨勢報告》,通過調研發現,雖然93.3%的醫生建議關注眼軸,但只有44%的家長關注眼軸長度,更多家長(62.2%)仍然關注孩子的裸眼視力。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教授作為報告的主審專家,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0年的數據就顯示,我國校內的近視率達到52.7%,高中生的高度近視大約17.6%,體現了我國近視低齡化、重度化發展的趨勢,特別是低齡化的趨勢非常的突出。精準施策是近視防治的關鍵。”
眼軸長度是一種反映眼球生長的指標,通常指眼球的前后徑,是指角膜頂點到黃斑的長度。通常眼軸長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如果眼球先天發育異常,導致眼軸過長或過短,則會增加罹患眼病的幾率。
周行濤解釋道,眼軸長度作為近視的客觀檢測指標,在輔助判斷近視進展情況并提示相關風險方面具備顯著的醫學意義。“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有時度數看起來還好,但是眼軸長度已超過正常范圍,這其實是隱藏的風險,因為在一些情況下,眼軸比視力更說明問題,高度近視及其并發癥跟眼軸是密切相關的,具有臨床意義,也具有特異性。”他表示。
之所以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強調把眼軸長度作為近視防控的“金標準”,周行濤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這是由于近幾年技術的發展使得眼軸檢測手段趨于成熟,并且有很好的可及性,而且這是一種無創快速的檢測手段,可以指導更可靠、更精準的臨床方案。
“所以我們現在開始呼吁優化眼健康檢查結構,關注眼軸金標準,為近視防控關口前置打下基礎。”周行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進一步稱,近視防控關口前移,家長就應該盡早關注孩子視覺健康,0到3歲篩查眼部先天疾病異常和屈光度;3到6歲要盡早建立屈光發育檔案。
“從最早的視力,到后期視力+屈光度,現在是建立視力+屈光度+眼軸精準屈光的發育檔案,未來甚至會有更全面的聯合眼壓、眼底的屈光發育檔案,這將為全生命周期的視覺健康保駕護航。”周行濤表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