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迎來又一個“高光時刻”。
在9日上午開幕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上海再保險國際板正式啟動。這個定位為面向全球的再保險分入業務交易市場的揚帆起航,標志著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
同時,利好整個再保險行業的《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亦正式披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關注并且期待再保險國際板的啟動,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國際業務有向國內分保的切實需求。同時,《實施細則》中的22條支持措施涉及到再保險的很多方面,如果能夠順利細化落地無疑對整個再保險行業都有很大的紅利作用。”一名再保險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緊抓市場需求,再保險國際板啟航
再保險作為國際性最強的“保險的保險”,在加深我國保險市場與國際保險市場的聯系、形成統一高效的國內保險市場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
縱觀國際,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都擁有發達的保險、再保險市場,而打造國際一流的再保險中心也一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撐。
不過,上述再保險公司高管表示,服務貿易逆差在再保險行業尤其突出,基本都是保費分出境外,境外分入保費很少。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分出至境外保費規模約1120億元,境外分入保費規模約283億元,再保險逆差近4倍,與全球再保險市場進一步深入雙向融合仍需加強。
“從這個角度來說,再保險國際板的啟動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助力我國再保險市場由‘單向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升級。”上述再保險公司高管稱。
另外,上述高管提到,此次支持再保險國際板落地的《實施細則》中明確,通過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審核的國際再保險分入保費,按照境內新增和不重復計算原則,納入全國各地區保險公司整體保費收入范圍。“這條內容對于國內直保公司來說,可謂一大利好,能解決他們之前在跨境業務上碰到的部分問題。”他分析稱,部分境內客戶的一些海外業務由于境內直保公司在當地并未設置分支機構,因此需要通過境外險企以分保的形式進入境內直保公司,而分入保費并不算入監管披露的保費收入口徑,這次再保險國際板落地后,通過審核的分入保費算入整體保費收入將增厚境內直保公司保費規模。
事實上,去年11月在上海召開的第四屆陸家嘴國際再保險會議上,再保險“國際板”建設規劃方案已經正式亮相。
據了解,上海銀保監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聯同上海保險交易所組織人保財險、太保產險、中再產險等22家中外頭部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參與共建了這一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
根據當時披露的規劃方案,再保險國際板將以再保險跨境交易痛難點為切入點,以國際再保險分入信息和數據全口徑統一登記為基礎,配套綜合交易服務、風險監測、跨境便利、財稅支持和信息披露等功能,提升跨境再保險交易的透明度、規范性和便捷性。
上海保交所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作為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和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協調小組成員單位,上海保交所將全力打造承接政策落地、暢通要素流通、平衡效率安全的交易服務平臺,以構建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進可靠、富有彈性的再保險市場基礎設施體系為目標,對標國際一流,從建市場、立規則、強服務等方面入手,全力助跑再保險國際板高質量發展。
具體行動上,上海保交所將聯合各方,以促發展和防風險相統一為原則,完成再保險“國際板”登記制度、交易規則、資金結算、跨境便利等方面規則制定,初步構建起與國際接軌的再保險“國際板”規則體系;又如,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技術支持,為再保險“國際板”提供面向未來的數字化再保險交易系統,在保證各方信息安全、加密和不可篡改的基礎上,有效推動再保險行業的線上化、智能化轉型。
在業內人士看來,再保險國際板開啟的時點選擇也正好是全球承保能力“再布局”的窗口期。“從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因為疫情、地緣沖突、通脹等因素,全球直保和再保的費率一直處于上升通道。相對而言,我國費率水平相對平穩,因此目前類似風險在境內外的費率差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境外保費本身就有分入的需求,而通過再保險國際板的設立再加上配套激勵措施,理論上會加速海外向境內的分保流入。”上述再保險公司高管分析稱。
但同時,業內人士也強調,在進行跨境分入業務時,也應關注開展國際業務所面臨的風險,海外的巨災風險往往導致更高的保險賠付,同時海外的通貨膨脹風險也可能引起今后賠付責任的增加,保險公司要做好相應的風險管理,避免過高的海外風險暴露對業務的正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對于海外分入業務的風險,上海保交所方面表示,將通過規則體系的建立,對再保險“國際板”參與方及業務標的進行必要的信息登記、信息披露和風險信息共享,切實防范國際再保險分入業務信用風險、恐怖融資風險和洗錢風險,將再保險“國際板”打造成為交易風險更低、信息透明度更高、交易要素更為集中的示范性場內再保險市場。
22項配套政策助力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
伴隨著上海再保險國際板的啟動,上海銀保監局與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發布的《實施細則》也同步面世。
從內容來看,《實施細則》圍繞完善再保險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和機構體系、深化再保險產品供給和創新能力、推動再保險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增強再保險人才吸引和培養機制建設等具體內容共制定二十二條政策舉措。
業內人士認為,《實施細則》一方面為再保險國際板的落地在差異化風險特征系數和保費收入認定標準、跨境收付便利、司法保障、財稅和資金支持、人才吸引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配套政策支持體系,同時對再保險中心建設路徑也進行了固化明確。
在5月末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金管總局辦公廳副主任張忠寧介紹稱,在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戰略架構中,面向全球的國際再保險交易市場(即再保險“國際板”)是其核心。作為載體,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將建設“國際再保險功能區”,提供國際再保險分入業務的集中登記、交易、清結算、信息披露、資信管理、合同存證等服務,打造透明、便利、高效的國際再保險分入業務交易市場。
“境內外保險主體通過在功能區內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或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交易席位等方式開展再保險業務,可享受專有的財稅優惠、資金跨境便利和差異化監管等系列配套政策。”張忠寧表示。
《實施細則》中明確,通過支持各類型保險、再保險機構在滬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引導全國再保險資源向上海臨港國際再保險功能區集中。并對在上海新注冊設立或新遷入的、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中外資再保險機構、再保險運營中心,在上海金融發展資金中按規定給予開辦、租房、增資和專項扶持。
同時,在深化再保險產品供給和創新能力方面,《實施細則》中表示,要建立國家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數據交換機制和資源整合機制,提升再保險承保能力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再保險產品創新水平,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積極探索新型風險轉移產品發行和交易試點,完善巨災風險和特殊風險分散資本補充機制。
而在增強再保險人才吸引和培養機制建設方面,《實施細則》則要求給予人才引進、境外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等支持政策,鼓勵政府、高校、企業協力加強上海再保險人才隊伍建設。
“作為已運營的再保險機構,在22條措施中,我們尤其關注人才這部分的利好政策。再保險屬于資本、人才、技術聚集型的產業,其中人才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跨境再保險業務的優秀人才需求更大。這部分政策對于已經運營的再保險機構來說是有實質性作用的。”上述再保險公司高管表示,“總體而言,《實施細則》還是偏框架性的政策,后續22條支持政策一一細化落地后,對于我國再保險行業的發展及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建設無疑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