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是近年來使用最多的甜味劑之一,在可樂、口香糖、零食中都很常見。但6月29日,有媒體報道稱,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機構IARC預計將于今年7月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引起了國內市場的廣泛關注。在業內看來,目前這一說法還沒有具體細節,很難判定對行業的影響。但今日,生產赤蘚糖醇等其他代糖股股價卻跟風而動,集體大漲。
(相關資料圖)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外媒報道中上述傳言并沒有明確的信源,也未透露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的具體依據。
該報道中也提及,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此前公布的信息是,在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范圍內,食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一位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喝12到36瓶無糖飲料(具體數字取決于阿斯巴甜的含量),才會有損害健康的風險。而JECFA近期也在調查阿斯巴甜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將于7月14日宣布其調查結果。
記者了解到,目前食品飲料行業常用的食品甜味劑主要有木糖醇、麥芽糖醇、赤蘚糖醇等低倍甜味劑以及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等人工合成的高倍甜味劑,還有一些天然高倍甜味劑,如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等。
近年來,隨著消費健康化和控制體重等需求的增長,無糖產品的熱度也在快速上升,特別是在一些攝入糖分較多的品類,如飲料行業等。
而阿斯巴甜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人工合成甜味劑之一,主要用于飲料、食品等領域,多數以復配配方的方式出現在食品配料表中。如果阿斯巴甜“出事兒”,從飲料到食品行業,包括兩大飲料巨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都會受到牽連。
不過近年來隨著代糖概念的火熱,有關代糖的安全性一直充滿爭議,并不只是針對阿斯巴甜。自然醫學雜志今年2月27日曾有論文稱,赤蘚糖醇可能會促進血栓形成,與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明顯增加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阿斯巴甜陷入“可能致癌”風波,其他代糖品類似乎看到了替代的機會。
今日開盤后,生產赤蘚糖醇和其他甜味劑的代糖股紛紛漲停,截至記者發稿時,保齡寶、萊茵生物(002166.SZ)漲停,三元生物(301206.SZ)上漲11.1%。
而在此之前一年中,三元生物等赤蘚糖醇股,因為赤蘚糖醇行業擴產嚴重,供給過剩導致市場價格大跌而業績下滑、股價低迷。
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赤蘚糖醇的采購價格在1.2萬到1.5萬/噸不等,阿斯巴甜的采購價格在8萬到10萬/噸不等。
此前有飲料行業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使用阿斯巴甜主要是從成本和穩定性的考慮。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甜味劑的甜度較高,阿斯巴甜甜度是蔗糖的200倍,雖然采購噸價較高,但實際生產成后單位成本并不高。赤蘚糖醇等雖然噸價低,但其甜度要低于蔗糖,實際成本更高,而且糖醇類的代糖食用過量會有腹瀉的風險。
不過其他代糖企業能否如愿還并不好說。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正式發布結果前,還不清楚IARC是依據哪些研究證據和論證邏輯下的結論。但關于阿斯巴甜是否安全(包括致癌性),40年來已經有上百項相關研究,目前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允許使用阿斯巴甜,包括美國、歐盟、澳新、英國、日韓等等。如果IARC最終認定阿斯巴甜致癌,可能會引發極大的爭議。
6月29日,國際飲料協會委員會也在官網發文回懟,國際飲料協會委員會執行主任凱特·洛特曼文中提醒公共衛生主管當局應警惕這一觀點,因為它與數十年來高質量的科學證據相矛盾。并提出歡迎由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正在進行的對阿斯巴甜更廣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審查。
同時,國際飲料協會文中稱,2022年4月由IARC的上級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一項系統回顧得出的結論稱,低熱量和無熱量甜味劑(通過飲料消費量計算)的高攝入與癌癥死亡率或任何類型的癌癥之間“沒有顯著關聯”。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也認為,目前事件還沒有公布具體信息,比如沒有講清楚一天的攝入量或者一次的最大攝入量才會致癌,對產業的具體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