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在12月13日“中國5G經濟研討會”上發布的《中國5G經濟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提到,5G不會在短期內完全改變或顛覆電信領域或其他行業,預計未來十年4G仍將與5G長期共存。
《報告》提出,盡管社會輿論等方面對5G抱有很大的熱情,但相關行業和運營商的態度卻冷靜得多。據撰寫《報告》課題組的副組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研究員張瑾介紹,《報告》以產業融合為重點,分析5G在行業應用方面面臨的挑戰,并提出解決之道。
研討會現場。
5G落地遇“三個熱、兩個冷”,行業用戶難看到長期回報
5G技術實現落地,正面臨著“三個熱、兩個冷”。張瑾介紹到,“三個熱”指技術端、政府和輿論抱有很大的熱情;“兩個冷”指相關行業和運營商所持的冷靜態度。
5G與相關行業融合所產生的的收益遠大于面向個體消費者所產生的收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5G最終還要拓展到滿足產業需求,“長遠來看,產業應用回報收益預計大于面向消費的應用。”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相關行業相對“冷”的反應。多位在場嘉賓都提到,毫無疑問5G將創造巨大經濟價值、帶來眾多就業機會。但是,當前5G在行業應用方面,仍然面臨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許多挑戰。
基于此,張瑾認為,相關行業和運營商的冷靜也不難理解,“畢竟他們需要拿出的是真金白銀。”
《報告》將這些挑戰歸納為5個方面:一是通信技術供給和相關行業的溝通難。5G的產業融合需要跨行業交流,但實際工作中,存在各行業的技術人員“互相聽不懂對方話”的情況。
二是5G網絡建設和運營成本高,在選址和配套建設方面也面臨難題。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估算,在同等覆蓋情況下,由于初期5G設備成本較高,5G網絡投資規模將是4G的2-3倍,初期單基站用電量是4G的3至4倍。此外,選址進場也面臨一筆不小的物業費。
三是普通消費者和行業用戶較難看到5G的長期裨益與回報,運營商和相關產業的市場回報與成本投入不清晰,尚未形成可盈利的商業模式。具體表現為,C端消費者買單意愿不高,B端行業用戶在沒有看到投資回報之前也不愿為5G連接付費。
四是5G崗位對人才綜合能力要求提高,面臨復合型高端人才缺口。
五是5G帶來嶄新的服務內容和商業模式,要求政策在知識產權、資金、監管、資源配置、人才支撐、法律法規、定價機制等方面都要做出相應調整。隨著5G應用落地,必將出現物和物之間通信的新產品和服務形式,這對政府及時調整政策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關于5G的研究報告大多是從5G技術供給方和消費者角度進行,從相關行業的產業融合角度進行的研究較少。據張瑾介紹,《報告》希望從商用角度進行思考,“怎么能夠讓相關行業和運營商熱情起來?”
泛娛樂、汽車等五大行業將率先發力,未來十年5G和4G共存
相關行業的應用是5G健康發展的關鍵。哪些行業將率先發力快速成長?《報告》提出5個“先鋒行業”:移動終端、泛娛樂、工業互聯網、醫療健康、汽車。
《報告》指出,移動終端是第一批收獲5G紅利的行業,未來的5G終端將以多種形態呈現;5G時代的泛娛樂將實現定制化、智能化和場景化的高度滲透與融合;5G解決工業互聯網海量大數據通訊傳輸的難題,成為工業企業流程創新的催化劑;5G為遠程醫療提供技術支持,促進醫療資源的線上流動,打破醫患空間限制,大幅提升醫療效率;汽車行業正在經歷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三種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汽車產業鏈將面臨變革與重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5G用戶總數將達到8.16億戶,移動用戶滲透率達到48%左右。如何將巨大的市場轉化為驅動力,促進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終端制造商等供給側進行創新?
《報告》指出了供給側擁有的新機遇:建網和運維模式相比4G更有創新空間,行業云與邊緣云大規模應用潛力,網絡切片為運營商差異化運營創造條件,毫米波商用帶來創新機遇。運營商可通過多種合作模式規劃營收方案。
在政策方面,《報告》提出加快出臺垂直相關產業規劃,打通5G應用資金鏈、產業鏈、創新鏈,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一系列建議。
5G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報告》指出,5G網絡建設是循序漸進的,預計未來十年4G 仍將與5G長期共存。因此,盡管前景光明,但5G將不會在短期內完全改變或顛覆電信領域或其他行業。運營商應著眼于現實,避免過度投入,制定4G/5G協同發展策略。
《報告》還強調: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尚在摸索中,全球范圍內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參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