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3月30日發布的2020年4月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告《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認為,東亞太平洋地區(簡稱東亞)發展中經濟體正努力走出貿易緊張局勢陰霾,并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現在又面臨全球金融沖擊與經濟可能衰退的前景。雖然大多數東亞發展中經濟體依靠健全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審慎的金融監管,具備應對正常波動的能力,但當前各種具有顛覆性和相互作用的事件疊加,使得所有經濟體似乎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嚴重的經濟陣痛;東亞各經濟體必須立即采取行動,包括緊急加強醫療衛生投資,采取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以緩解部分直接影響。
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作出精準的增長預測異常困難。因此,報告提出了基線情景和悲觀情景假設?;€情景下,預計2020年東亞發展中經濟體增速將從2019年估計的5.8%放慢至2.1%。但世界銀行估計,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時間更長、經濟狀況持續惡化的悲觀情景下,這一地區經濟或收縮0.5%。遏制疫情蔓延能讓東亞地區實現持續復蘇,但金融市場壓力對經濟前景構成的風險將會居高不下。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也會對脫貧領域產生嚴重影響。報告估計,在基線增長情景下,2020年整個東亞地區脫貧人口將會比不發生疫情大流行情況下減少近2400萬人(采用日均生活費5.5美元的貧困標準)。如果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貧困人口反而還會增加約1100萬人。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表示:“東亞太平洋地區各國已經疲于應對國際貿易緊張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響,現在又面臨全球性沖擊。這個地區必須快速并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行動起來。”
報告建議,一是東亞太平洋地區各國應緊急投資以加強國家醫療衛生能力,并做好更長期的防范。與此同時,統籌兼顧疫情防控與宏觀經濟政策,采取有針對性的財政措施,比如發放病假工資和醫療補貼等,這樣有助于遏制疫情,并確保暫時貧困不會轉化成人力資本的長期損失。
二是加強國際合作和新的跨國公共與私營部門合作,以加強防控疫情大流行的關鍵醫療物資和服務供應,并確保疫情之后的金融穩定。至關重要的是,貿易政策應保持開放,以保障所有國家的醫療及其他物資供應,以及促進地區經濟快速復蘇。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阿迪特亞·馬圖說:“深化國際合作是抵御病毒威脅最有效的‘疫苗’。東亞太平洋地區以及其他地區各國必須共同防控疫情,保持貿易開放,協調宏觀經濟政策。”
三是放松信貸,以幫助居民平滑消費,幫助企業安然渡過難關。但是,考慮到疫情延長的可能性,報告強調了將此類措施與監管掛鉤的必要性,尤其是考慮到東亞地區很多國家已存在高額的企業和居民債務負擔。對于較貧困國家,債務減免將是必要的。
報告指出,依靠特別容易受疫情影響行業(如泰國和太平洋群島的旅游業、柬埔寨和越南的制造業等)的居民以及依靠非正規行業的居民陷入貧困風險顯著上升。在有些國家,疫情的影響是在干旱(泰國)或大宗商品遭受沖擊(蒙古國)等國家特定因素之上雪上加霜。在太平洋群島各國,由于其經濟依靠贈款、旅游業和進口,其2020年經濟前景面臨很大風險。(高偉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