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滬市主板1500余家公司年報業績基本出爐,除個別公司外,其余均已披露2019年主要經營業績。數據初步統計顯示,滬市主板公司在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凈利潤以及經營性現金流上均實現正增長,在國民經濟中繼續發揮著壓艙石、定心盤作用。這也集中體現了我國經濟所具備的強大韌性,為2020年面對復雜形勢下的攻堅克難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間。
統計顯示,2019年,滬市主板公司扎實主業,穩健經營,整體業績保持了穩中向好的趨勢。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7.21萬億元,凈利潤3.19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2.97萬億元,增幅分別為9%、9%和7%,三大業績指標已連續三年實現穩定增長。其中,九成公司實現整體盈利、八成公司主業盈利,盈利基本面未發生變化。1052家公司實現營收增長、783家公司實現凈利增長,678家公司營收凈利雙增長,經營成果可圈可點。
從實體類公司情況看,共計實現營業收入28.98萬億元,同比增長8%;凈利潤1.21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1.03萬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實體類公司增速放緩,但經營質量韌性充足,現金流健康,杠桿率穩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2.59萬億元,同比增長8%,整體資產負債率61.59%,近三年均維持在60%左右。
優質藍籌仍是滬市主板的中流砥柱,無論市值大小,都有一批重質量、穩經營的優秀企業。大市值公司仍是國民經濟的實力擔當,上證50合計貢獻營業收入19.19萬億元,凈利潤2.17萬億元,同比增長9%和11%;上證180實現營業收入26.03萬億元,凈利潤2.70萬億元,同比均增長10%;市值千億以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68萬億元,凈利潤2.42萬億元,同比增長9%和11%。
滬市中小市值公司主動應變、積極轉型,業績表現也不乏亮點,市值百億元以下的公司中,約八成五實現盈利,近四成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這些滬市主板的佼佼者中,有金融類的銀證保,也有實體類的行業龍頭,有中國中鐵、中國中車、中國建筑等“中”字央企支柱,也有三一重工、恒力石化、海天味業等民企擔當,有站在科技前沿的匯頂科技、兆易創新、用友網絡、恒瑞醫藥,也有“小而美”的明泰鋁業、水星家紡、健盛集團。
在整體穩中有進的業績中,也難免幾家歡喜幾家憂。行業結構上,超六成行業實現增長,其中基礎消費、工程設備和服務支撐類行業增長較快,如食品飲料、設備制造、信息技術等行業成績喜人,分別實現了17%、49%、63%的增長率。此外,受益于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及固定資產投資加碼,房地產、建筑行業也表現不錯,凈利潤同比均增長13%。同時,在“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的背景下,部分行業增速有所放緩,個別行業業績出現下滑。
在“現金為王”的當下,滬市公司仍然延續了重回報、高分紅的優良傳統,持續為投資者注入強心劑,增強其獲得感。數據顯示,2019年滬市主板1517家公司中1000余家公司在年報中提出了分紅預案,合計擬派現金額近1.03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按以滬市全體公司利潤總額計,分紅比例為32%。派現公司中,773家公司的分紅比例在30%以上,233家公司的分紅比例超過50%。其中,工商銀行的分紅總額最高,達到936.64億元,兩桶油、中國平安等21家公司的派現金額在100億元以上。百億市值以下的公司中,有634家公司派現,其中489家公司派現比例超過30%,142家公司的分紅比例超過50%。
年報同期,上市公司的一季報也基本問世。在疫情沖擊下,滬市主板公司一季度業績確實出現較大波動和回調,與預期基本相符。與一季報業績下滑預期相對照的,是投資者和市場信心的不斷提升。近期,中央在“六穩”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六保”舉措。資本市場也在新形勢下,不斷優化再融資、并購重組等基礎制度,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朱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