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的第二周,越來越多人回到了工作崗位,除了湖北以外的多個城市,經濟活力逐漸回暖。從數據來看,截止3月6日,全國多個城市返工人數已超過四成,其中東莞、無錫、寧波三個城市最為“忙碌”,有接近五成的人員已經恢復正常上班。
而隨著疫情好轉,各地復工也逐步上演了一波“搶人大戰”。不僅僅是各地方政府搶人,企業也陸續加入了搶人大戰中。
浙江杭州不但包高鐵、包飛機接員工返崗,還出臺政策給企業新招員工出臺千元補助政策。為了恢復產能,富士康不僅給老員工發5210元的獎勵,還為新入職的職工發放最高7110元的入職獎金,這一激勵政策可以說是富士康史上最高的激勵金額。
復工在即,企業和政府都拼盡了全力,費盡心思“招攬”員工,真正上演了一場“硬核”復工大戲。
包車、包高鐵、包機、大額回程補貼,
搶人“如火如荼”
在部分城市還沒有反應過來時,浙江省已經率先開始“搶人”。
為了迎接外地的員工安全返回工作崗位,浙江省杭州市出了大招,對疫情相對平穩、來杭就業人員集中的貴州、四川等地區,包高鐵專列,開到員工“家門口”,員工免費坐專列。
整個浙江省陷入了空前的搶人大作戰中。其中,浙江杭州向疫情平穩地區開專列接員工有序復工,并且為年收入低于7.2萬元的租客,提供每人500元的租房補貼;浙江義烏政府掏錢包專車、專列、專門車廂,為初次到義烏的求職人員提供3天免費食宿,市政府全額補助企業接送員工產生的包車費用,全額補貼企業員工車票費用;浙江海寧為復工員工提供包車、包機、包專列返崗服務之外,還額外補貼員工2/3的路費;浙江湖州出臺政策,企業新招員工就給予1000元/人的生活補助;企業統一組織市外員工包車返回,費用全額補貼;浙江嘉善政府掏錢包飛機到杭州,再通過巴士,送員工直接抵達縣企業;浙江寧波表示,疫情解除后當月,企業參加社會保險人數較上年同期每新增1人,按每人500元標準補助企業;
浙江省打響了復工第一槍,緊跟其后,其他城市也都按捺不住,紛紛行動起來。江蘇、廣東、珠海、東莞、中山等用工大省均出臺了各自的搶人政策,包機、包車、包專列、發錢、發口罩,所有能想到的招數地方政府已經開始使用了,所有一切都只有一個目的:搶人!
有網友驚呼:“這返工待遇也太好了,專機專送,還給錢,看著就心動。”
除了單個城市發動搶人對策之外,一些省份還聯合起來一起搶人,廣東、浙江、四川三省首次建立起務工人員健康證明互認機制,以實現三省務工人員更加順暢的流通、并促進企業加快復工。
從數據來看,四川省在浙江、廣東兩地的務工人員就達到570萬,同樣,浙江、廣東兩地也亦有大量人員在成都等地務工。
搶人不僅是一個城市的戰役,更是每個城市的互利共贏。
富士康開出史上最高入職獎金
政府幫忙,企業也閑不住。
受疫情影響,富士康原定于2月10日復工的計劃,一直推遲到2月16日才陸續復工,即便如此,很多員工仍然因交通問題無法按時復工。
作為一家擁有120人的巨型工廠,顯然,不復工的經濟壓力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一直不復工,產能就跟不上,經濟損失也會日益增大。復工率遲遲無法跟上生產步伐,為了盡快招募到員工恢復生產,不得已,富士康憋出了大招——發錢。
近日,富士康深圳廠區發出了一條招聘信息,信息顯示只要在3月31日前入職的所有員工,都可以獲得激勵獎金,高達6750元,包括入職滿60天獎勵4250元,滿90天獎勵2500元。此外,首次入職的員工還可以獲得360元的獎勵,也就是說,一個新入職富士康的員工一共可以獲得7110元的入職獎金,這是富士康有史以來發放的最高獎勵。
此外,老員工通過內部推薦招募而來的新員工,入職滿90天,推薦人便可獲得3500元獎勵。除了獎勵以外,富士康深圳廠區的時薪也增加了5元,在此之前富士康新員工的底薪是2300元,那么時薪增加以后,員工的底薪也可以增加一千多元。
光有這些獎金還不夠,為了吸引員工加入,富士康還對加班費做了一些調整,以前一名員工一個小時的加班費是19.82元,周末是26.43元,節假日則是39.65元。現在,只要加班,每小時就增加3.02元,周末增加了4.02元,節假日的加班費每小時增加了6.03元。
也就是說,現在正常加班時薪將近達到30元,對員工的吸引力極大,很多人開始爭著搶著報名。
為了加快復工復產,同時加大疫情防護力度,富士康還聘請了鐘南山院士擔任了防疫總顧問,針對新冠肺炎的防疫以及安全復工復產,鐘南山院士及其團隊也將會無償對富士康進行一系列的指導。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富士康深圳新招募到的員工無需再隔離14天后入職,只需呆滿兩天,接受的核酸檢測結果通過后便可以開工。
每天120萬元的職工薪資花銷,富士康已經等不及了,再不復工,這座巨無霸工廠也吃不消了。
除了富士康,聯想、OPPO等制造業公司也都紛紛進行了搶人大戰,為解決用工緊缺的燃眉之急,美的、格蘭仕等企業也都包下飛機,將返崗員工分別從重慶、廣西南寧接到廣州,再返回工廠。相比于其他行業,制造業公司工廠的“用工荒”問題在逐步凸顯。
制造業受疫情重創
一場疫情,不但對我國2020年的經濟形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壓力,同時,也給很多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首當其沖的是餐飲業與服務業,其次是面臨停工危機的制造業。相比于其他行業來說,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吸納新增就業的重要行業,制造業的停滯,對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也是重創的。除了延遲開工造成的損失外,也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員工復工和企業投資的信心,預計將會拉低2020年1季度的整體業績。
一方面,制造業要求工人必須在指定的工廠實現生產,想復工的企業受疫情影響,員工都無法按時回到工作崗位,產能得不到恢復,損耗巨大;另一方面,疫情之下,很多企業仍然面臨招不上員工的難題,即便給再多錢,防疫問題、交通成本問題,這些橫亙在員工復工面前的困難,依舊是令企業頭疼的大事。
如果無法及時解決用工荒、招工難的問題,每耽擱一天,整個制造業都將面臨多一分的重創。
對此,奧馬冰箱總裁姚友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當務之急,是國家把制造業的供應鏈、用工兩大瓶頸打通。一旦疫情結束,再把服務業逐步恢復起來,那么整個國家的經濟受到此次疫情的沖擊就會較少。一定要疫情防控、恢復經濟“兩手抓”,以避免民生物資未來可能出現的緊缺狀況,畢竟人類與病毒將會長期共存。”
他建議,引導疫情不那么嚴重而勞動力又富余地區的人員來珠三角務工,同時引導服務業關停企業的員工補充到制造業。這種臨時調整不失為解決用工短缺的良計,但問題是,員工自己的選擇,其他人無法干涉,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最根本的,這次疫情突出了自動化制造的重要性。
實際上,在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已經率先使用了機器人代替工人。
例如全國首個測溫巡邏機器人已在廣州進行試用,它可實現紅外線5米以內快速測量體溫,并識別過往人員是否戴口罩,同時可進行實時播報、警員后臺喊話,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一線人員感染病毒的風險。
南京第一醫院還首次啟用了消毒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不需戴口罩,便可以進行360度無死角消毒防疫,不僅減少醫院工作人員的交叉感染,還幫助了醫護人員抗病防疫。
京東物流也在此次疫情中開啟了無人機配送,其自主研發的智能配送機器人在武漢完成了智能配送第一單,順利將醫療物資送到了定點醫院。
這次疫情之后,“機器人代替人工”或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人工復工復產,是防疫中聚集風險的難點,而以機器為主力的智能化工廠,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人工聚集的難點。
未來,我們相信制造企業會更加重視構建智能工廠,由各類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代替工人執行單調、重復、頻繁的作業趨勢也將會加速推進。(三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