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網易之后,京東集團(9168.HK)選擇在618大促當日正式登陸港交所,每股定價226港元,募集資金凈額約297.71億港元,超越網易成為今年以來募資規模最大新股。首個交易日,京東集團股價高開5.7%,市值一度沖至7385億港元。
機構認購熱烈
根據昨日京東集團發布的公開發售數據顯示,公司此次總計發行1.33億股,募集資金凈額為298億港元,創下年初以來港股公開發售的最高紀錄,京東集團也成為港交所今年以來吸引的最大內地赴港上市公司。彭博數據顯示,京東上市集資規模創出今年全球第二高位,年初在A股上市的京滬高鐵以43億美元暫列全球第一。
京東本次募集資金用途將投資以供應鏈為基礎的關鍵技術創新,以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及提高運營效率。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對證券時報e公司表示,機構認購的反應是挺火的,他們主要是通過申請國際配售來參與,而京東的國際配售,獲得了逾10倍的超額認購。就后市走勢,葉尚志判斷市場目前是處于偏高水平,回調的話,估計京東也將有強勢回整的可能,也是可以逐步吸納的配置時機。
京東回港上市是繼2014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后,京東集團第二次上市。6年間,京東集團的凈收入從693.4億元增長至5769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凈利潤從2.24億元增長至107.5億元,年度活躍用戶數從0.47億增長至3.87億,倉儲面積從130萬平方米增長至1700萬平方米,員工數從3.3萬人增長至22萬多人。目前,京東集團集團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零售集團,業務布局涵蓋零售、物流、技術服務、健康、智能產發、智聯云和海外等多個領域。
在6月18日上市儀式現場,來自京東集團員工和客戶的6名代表與京東零售CEO徐雷共同敲響京東集團赴港上市鑼聲。
徐雷表示,17年前,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帶領十幾名員工毅然關閉了線下門店,開啟了京東集團的創業歷程;17年后,面對新冠疫情,京東集團已經成為了社會上保障民生供應、運輸應急物資和高科技抗疫的生力軍。兩場疫情折射出的是京東的成長和變化:從創業企業到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公民,從電子商務的探路者到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從零售到物流再到數字科技和產業發展。
截至發稿,京東漲3.98%,報235港元,京東港股總市值約7262億港元。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顯示,劉強東財富凈值為135億美元,排名在前的中國“富豪”還有馬化騰、馬云、黃崢、王衛、丁磊、張志東等人。
618大戰中概股新高
今年618是疫情后首個電商大促,相比往年意義不同,成為疫情后打響刺激消費第一槍,促銷力度空前。
今年618促銷季,京東集團、天貓等推百億補貼。京東集團較往年優惠力度最大,今年京東集團618帶來“超級百億補貼”,同時聯合眾多品牌商家帶來千億優惠。京東集團更在港股上市儀式上公布,京東集團618累計下單金額已超2284.6億元。
配合電商促銷的狂熱,是相關股票的支線飆升。周三(6月17日)美國三大股指收盤漲跌不一。道指收跌逾170點。拼多多漲超6%,京東集團漲1.7%,雙雙創歷史新高。
具體來看,阿里巴巴股價已超224美元/股,較3月23日的年內最低價169.95美元/股,累計漲幅已達32%。京東集團美股最新股價62美元/,較3月16日的年內最低價32.70美元/股,累計漲幅已達89.6%。
拼多多股價徘徊在82美元/股,較3月16日的年內最低價30.20美元/股,累計漲幅已達158%。美團股價站上172港元/股,較3月19日的年內低價70.10港元/股,累計漲幅已達145%。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指出,這次疫情下首個電商大促,無論從商品品類、用戶規模、參與商家、補貼等方面力度都大。隨著疫情逐漸控制,這一段時間積蓄的消費欲望會集中釋放。但是由于用戶的消費需求、就收入空間就這些,因此6·18可能會迎來一波“恢復性消費”,但不會出現大量囤貨。618大促消費只是彌補此前一段時間的壓抑心理。
中概股回歸香港如火如荼
6月12日,創業板注冊制正式落地,并對紅籌及特殊架構企業發行做了針對性安排。對中概股和未上市企業而言,到底是赴港還是選A?目前來看,香港雖然受到修例風波影響,但是港股IPO市場依舊如火如荼。
自2018年香港市場大刀闊斧改革IPO制度,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允許符合資格的中資及國際公司在港二次上市、對尚未贏利企業開了綠燈,香港市場的投資者也對新經濟持更為開放的態度。過去兩年來,共近90家新經濟公司成功在港上市,累計集資逾3000億元,當中有越來越多是回流的中概股。
一位從事境外上市業務的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相比美國市場,香港市場有天然的優勢。從受眾群體來講,當中概股回歸香港市場,加上滬深港通,它會獲得中國內地資金的支持力度更大。
2019年,港交所再次登上全球IPO集資金額榜首,對于今年港股IPO規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透露,今年將會是港股IPO重大的一年,無論是“回歸”的中概股,還是來港上市的新掛牌公司,都將陸續有來。
雖然香港去年以來風波不斷,但香港作為中國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卻日益穩固。葉尚志表示,目前香港局勢有逐步穩下來的趨勢,資金流入也帶動了港匯在近日走強觸及強方保證。這可能是受到中概股來港二次上市的觸發,也不排除是對A股以及科創板的前期部署。
6月初李小加在網志中指出,過去幾十年,香港之所以能夠華麗轉身成為一大國際金融中心,依靠的關鍵就是“一國兩制”帶來的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獨特優勢。從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與作用角度看,香港是中國最重要的國際資本市場,也是美國與西方在亞洲時段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無論美國做什么,它都不會改變一個事實:香港仍然會是中國最國際化、最自由、最開放的市場。這樣的香港符合中國的利益,符合美國的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
迎接更開放的A股市場
安永統計顯示,過去8年在納斯達克及紐交所上市的共有72家中概股公司實行了私有化,其中34家為信息技術行業公司,私有化主要原因包括:中美市場之間的估值差異;賣空報告引起的對中概股的普遍不信任;美國監管法規及信息披露要求趨嚴,導致公司上市成本上升。
事實上,過去兩年來,共近90家新經濟公司成功在港上市,累計集資逾3000億元,當中有越來越多是回流的中概股。阿里巴巴、網易、京東后,還有更多等待回歸的中概股正在路上。
A股市場未來如何改革才能吸引中概股回歸?就在昨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董事會批準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為迎接中概股回歸,應該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牽頭,成立應急工作小組,聯合國內頭部證券公司和律師事務所,加強與中概股公司高層的溝通,開辟“綠色通道”,探索科創板吸收美股中概股回流機制。
科創板啟動,創業板改革落實,都在提升中概股回A的吸引力。繼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增強包容性和適應性,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必然方向。
6月18日舉行的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指出,證監會將繼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切實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創造中國資本市場良好的發展生態。
同時,易會滿表示,資本市場要肩負起助力更高水平開放的使命。開放是現代經濟體系和成熟金融市場的基本特征,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必由之路。中國證監會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范圍和標的,不斷豐富內地和香港全方位多層次務實合作。(康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