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一詞最早出現于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陳靜提出了“互聯網金融服務”:
主要指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網上銀行業務、網上支付業務和網上認證業務等。
但是這個觀點是基于傳統銀行網上業務而言的,與當前的互聯網金融的內涵有一定差異。
而目前較為認可的概念是謝平等(人)提出的: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可能出現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稱為‘互聯網直接融資市場’或‘互聯網金融模式’。”這種定義比較接近當前互聯網金融的實踐。
互聯網金融的雛形,可以追溯到20世紀末。20世紀80年代以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銀行利用開放式網絡為所有客戶提供服務成為可能。在90年代“新經濟”浪潮的推動下,各銀行出于競爭和發展的考慮紛紛開展網上營銷。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礎上的網絡經濟,對傳統金融產業和金融理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互聯網金融成為21世紀金融業發展的主流,電子貨幣也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互聯網金融就其字面意義而言結合了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的特性,因此可以從多種角度理解。
從目前國內外相關文獻看,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種爭論。
第一種爭論圍繞互聯網金融是否是傳統金融的數字化延伸。謝平認為,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數據化。
金融就是數據,數據在網上“移動”。
第二種爭論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基本功能——融通資金,來解釋互聯網金融概念。
第三種爭論則聚焦于互聯網作為金融業的工具的作用。
綜合上述觀點,筆者認為互聯網金融兼有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雙重特征,是兩者的混合。
從廣義維度看,互聯網金融是指借助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的資金融通,在這里互聯網是工具、渠道和媒介,而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即實現資金的融通。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的所有經濟行為,既包括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即傳統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所進行的渠道創新與產品創新),也包括互聯網的金融化(即非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涉足金融業務領域)。而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僅指后者。筆者認為互聯網金融不應固化為一種“金融業態”,而是一種“金融模式”或者“金融行為”,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是借助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和思維,實現多種金融服務拓展、普惠、多元及民主化的創新活動。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功能的有機結合。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創新性金融形式,具有普惠金融等不同于傳統金融的特征。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其對金融的不斷滲透,互聯網金融的新模式層出不窮,業務范圍不斷擴大,表現出發展的動態性和階段性。
1.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型金融服務模式,具有創新性
主要體現在:
(1)支付結算工具的創新
(2)投融資模式的創新
(3)風險管理的創新
2.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普惠金融,體現金融民主化
普惠金融也稱包容性金融,核心是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有效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尤其是那些被傳統金融所忽視的農村地區、城鄉貧困群體以及小微企業。
互聯網金融是普惠金融理念下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創新,是“開放、平等、分享、協作”的互聯網精神與傳統金融服務業相結合產生的一個新興領域。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希勒教授認為“互聯網是推動金融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信息技術可以讓金融實現更復雜的功能——比如可以利用大數據來精細計算合同價值等等。
互聯網金融具有普惠特性,體現金融的民主化進程。
從金融服務主體角度看,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性表現在增加了金融服務提供者的數量,
打破了壟斷的傳統金融體系,使得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平臺和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行業,增加了市場競爭主體,提升了市場競爭程度。
從金融服務客體角度看,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性
一是表現在金融服務的多樣性。
二是表現在金融服務對象的廣泛。
三是表現在金融交易地理范圍的拓展。
四是表現在金融服務的低成本。
3.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平臺金融,具有雙邊市場性
雙邊市場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平臺企業連接兩個不同的用戶群體;
二是雙邊用戶之間具有交叉網絡外部性,即一邊用戶數量的增加會導致另一邊用戶數量的增加和效用水平的提高;
三是價格總水平不變時,平臺企業向兩邊用戶定價結構的不同會影響使用該平臺的用戶數量。
4.相比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加速了金融的深化
首先,互聯網金融極大地提高了金融運行效率。
其次,互聯網金融擴展了金融交易邊界。
再次,互聯網金融降低了交易成本。最后,互聯網金融凸顯需求推動的金融創新。
三、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比較
1.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聯系
體現在: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互聯網金融是金融中介機構,屬于金融基礎設施范疇。
互聯網金融能夠極大降低金融業務的交易成本,緩解信息不對稱性,對金融中介理論是一個極大的補充和發展。
2.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
主要體現在:金融參與要素方面,互聯網金融在金融參與主體和客體、行業邊界、服務模式等方面具有新表現。
(1)金融參與主體方面。互聯網金融擴大了金融主體的數量和范圍。
(2)金融參與客體方面。互聯網金融擴大了金融參與客體的數量和范圍。
(3)金融邊界方面。從服務對象、金融產品和服務、服務渠道三個方面對互聯網金融的邊界進行界定。
現階段,“中國式”互聯網金融服務對象主要為中小企業,較少涉及大型企業;
金融產品以能夠依托互聯網快速傳播的標準化產品為主,這類服務和產品往往具有極好的客戶體驗性;
服務渠道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主,相比于傳統柜臺渠道,互聯網金融能夠以較低成本實現全天候、跨區域服務。
(4)金融服務模式方面。“中國式”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更加多樣化、融合化。現階段,互聯網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電商金融、眾籌等發展模式。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在信息處理方面也具有較大的區別:
(1)互聯網金融相比傳統金融,其信息生產和處理方式顯著不同。
(2)在傳統金融中,信息的生產和傳遞主要通過手工或面對面交流。
(3)在互聯網金融中,信息產生和傳播主要通過搜索引擎、大數據、云計算和社交網絡等。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