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舉行的“行走自貿區”浙江自貿區云座談會上獲悉,浙江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三年來,堅持差異化探索,聚焦油氣全產業鏈,重點推進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國際油氣儲運基地、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國際石化基地、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范區等“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區”建設,進而提升我國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戰略資源全球配置能力。
浙江自貿試驗區背靠長三角廣闊經濟腹地,是長江聯通外海的唯一通道,具有獨特的區位、岸線資源優勢。在油氣儲備、中轉、加工和保稅燃料油供應等領域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浙石化4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國內最大、世界第五的大煉化項目,保稅燃料油供應規模位穩居全國第一、躍升世界第八,結算量占全國半壁江山。同時,為充分發揮浙江自貿試驗區離島片區監管便利,風險可控等優勢,魚山島重點建設國際一流的綠色石化基地,鼠浪湖島、黃澤山島、雙子山島、衢山島、小衢山島、馬跡山島重點發展大型油品儲運基地和國際礦石中轉基地,秀山東錨地重點發展保稅燃料油供應服務。
據介紹,浙江自貿試驗區在掛牌運行的三年里,在油氣儲運、煉化、加工、海事服務等領域呈現龍頭引領、鏈條延伸、輻射帶動的溢出效應。
一是世界超大型國際石化基地初步建成。魚山島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全流程一次性試車成功,滿負荷安全穩產,形成2000萬噸/年煉化能力,開始影響全球煉油格局和資源流向重構,進一步提高 PX、乙烯等化工品國產化水平。
二是國際油氣儲運基地初具規模。鼠浪湖島、黃澤山島等管線碼頭儲罐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油品儲備能力達到2790萬噸。同時,鐵礦石年混配量突破1500萬噸,全國第一,約占國內市場20%,輻射長江沿線30家鋼鐵企業。
三是國際海事服務基地成效顯著。在保稅船用燃料油加注領域形成行業標準規范,年供應量和結算量分別突破410萬噸和624.5萬噸,分別達到全國40%和50%以上,位居全國第一;集聚了外輪供應、船舶管理、航運科技、油品檢測、海事仲裁等海事服務產業鏈企業160余家;率先在全國試點開展錨地海事綜合服務業務,實現外輪物資供應“一船多能”,外輪供應突破22億美元,年均增長107%;船舶修理業務占全國40%左右,涉外海商事糾紛實現本地仲裁。
當前,浙江自貿區正積極落實“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新發展格局。對內挖潛,搭建成品油內貿分銷網絡,建設船用低硫燃料油生產基地,加快國際油氣儲運基地建設,推動浙江自貿區與省內聯動、滬浙聯動,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保障國內能源供給,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做好支撐。
同時,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國際國內雙向互動,引進油品貿易國際戰略投資者,適度開展成品油出口,允許境外油氣企業進入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交易,堅持對外開放與風險防范相結合,在油氣等大宗商品特色領域爭取更高層次的全面開放試點。(刁云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