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資本市場“散戶化”態勢日益明顯,市場定價權正在發生變化,以往金融機構主導的模式正在越來越多面臨散戶的挑戰。近期白銀市場的震蕩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平民階層對于華爾街金融機構的不滿,金融震蕩背后凸顯的社會結構問題值得深思。
“美國白銀運動”領導者威廉·布萊恩在1896年美國民主黨大會上發表“黃金十字架”演說,呼吁“白銀作為一種貨幣金屬復興”的時候,可能無法想象百年后的新“白銀運動”的目標不再是解決貨幣供應不足的問題,而是完全轉向為貨幣超寬松環境下的投機牟利。或許稍微能令其欣慰的是,無論是他所呼吁的還是百年后“白銀運動”的背后,都有著普通民眾對于美國金融機構的不滿和抗爭。
本輪美國散戶投資者對白銀的熱切關注始于紅迪網站的相關發帖。該網站用戶發帖表示,考慮到白銀與黃金在儲量和價格上的嚴重倒掛,尤其是白銀作為工業用金屬的未來需求,白銀價格明顯被美國政府和華爾街人為壓低,呼吁散戶大舉買入獲利并打垮華爾街巨頭。
在美國散戶與機構“游戲驛站”、AMC等股票多空交手之后,散戶的投資熱情受到上述發帖的引導轉向白銀市場。受此影響,銀價和成交量從1月底至2月2日迅速飆升。倫敦金銀市場協會2月2日發布報告表示,白銀價格從1月28日的每盎司25美元一路飆升至2月1日的30美元左右,隨后漲勢開始放緩。隨著銀價飆升至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倫敦市場的白銀成交量2月1日飆升至10.06億盎司,是近幾個月正常水平的3倍。
針對這一態勢,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在宣布對市場欺詐和操縱行為保持警惕的同時,表示將解決白銀衍生品的潛在威脅。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隨后將白銀期貨的保證金上調18%。受此影響,2月2日,美國COMEX金屬期貨產品每日交易數據顯示,投資者持倉主要集中的3月份合約和5月份合約價格分別回落至29美元和28美元左右,但是仍有大量未平倉合約。
理解上述事態發展的關鍵問題是白銀究竟有沒有被低估,或者說散戶對于白銀走勢的評估與機構投資者有無根本區別。
事實上,機構投資者對于白銀走勢的看法與散戶投資者的看漲觀點并無過大差別。回顧2020年,自下半年以來,隨著全球大類資產配置轉向實物資產,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和貴金屬市場迎來了一波上漲。白銀在2020年的漲幅事實上已經達到了48%,甚至跑贏了吸引眼球的黃金收益。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評估認為從基礎面看白銀具備一定的上漲支撐。從供給層面看,世界白銀協會去年年底評估認為,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銀礦產能下降6.3%至7.8億盎司。從需求層面看,疫情造成需求呈現V字型震蕩,雖然全年仍然處于低位,但較2019年水平增長3.5億盎司。從投資層面看,疫情帶來的避險需求造成2020年全年白銀相關ETF產品和實物投資激增,全球白銀持有量首次超過10億盎司。
展望2021年,投資者認為疫情的持續擴散、地緣政治沖突和美元走勢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將持續為貴金屬提供支撐。與此同時,伴隨世界主要國家強化對《巴黎協議》的承諾落實,白銀在光伏產業、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產業的需求將呈現上升趨勢。因此,世界白銀協會認為,盡管全球白銀市場存在一定的供大于求,但是強勁的全球白銀投資需求將很快吸收剩余產能。
正是基于供需層面評估,多數投資者與此次“白銀運動”的散戶預期一致:白銀是2021年大類資產投資中的“首選”,機構投資者將白銀的價格預期范圍設定在28至30美元/盎司之間,甚至有投資者認為可能觸及更高點位。至于紅迪網站中所提到的“金銀比超出歷史正常水平”,這一點已被納入了投資者的預期和評估依據之中。兩者唯一的區別是,網絡平臺認為白銀價格應該是1000美元/盎司,而不是機構的保守價格。
從這一角度而言,散戶的白銀市場投資操作很難被視為從“金融系統的蠢行中獲利”。或許這也是為什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強調金屬期貨市場可能存在“市場欺詐”,也是為什么紐約商品交易所會上調相關保證金比例。
如果說市場邏輯在上述投資行為過程中解釋力不足,或許美國金融市場近年來的發展態勢以及造成的民眾不滿能夠提供一定的解釋。
近年來,互聯網普及推動傳統金融投資的平民化,美國資本市場“散戶化”態勢日益明顯,居家工作期間的美國民眾越來越多地參與金融市場,這是造成近期美股市場和白銀市場波動的投資主體結構基礎。伴隨著散戶化趨勢,市場定價權正在發生變化,以往金融機構主導的模式正在越來越多面臨散戶的挑戰。事實上,隨著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貧富差距的不斷加大和“民粹思潮”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民眾熱衷于挑戰作為既得利益者的金融機構。這是理解近期美國資本市場波動的市場結構基礎和市場心理要素。
因此,正如布萊恩“黃金十字架”演講抓住了美國民眾對于白銀“平民金屬”的偏好和金本位制造成通貨緊縮的憎惡;此次的市場震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平民階層對于華爾街機構的不滿。
游戲驛站的股價已經回落,白銀的價格在2月2日也出現了大幅回落,兩者遲早會回歸市場均衡水平,網絡投資者對于華爾街的挑戰熱潮也終將會過去。但從19世紀到21世紀美國民眾對華爾街一次次挑戰的深層因素仍然存在。這一次次挑戰無論其結果如何,留下來的或許是全球民眾對美國金融系統的再審視,對金融震蕩背后凸顯的社會結構問題的再思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