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佳絕處,最美在濱湖。陽春三月,一場創新大會如春日驚雷聲浪滾滾。無錫市濱湖區委書記馬良宣布:“濱湖作為創新資源集聚區和創新發展先行區,將奮力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在科創帶建設中挑最重的擔子、當最強的先鋒。”
競逐新賽道,領跑新“C位”
建設太湖灣科創帶,是無錫市委市政府面向城市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被稱為無錫的“頭號工程”,也是當下無錫各板塊全力競逐的“第一賽道”。建設引領區,濱湖底氣何來?
“放眼太湖灣,濱湖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將科教、山水、產業三大資源匯集一處的地區。”濱湖區區長孫海東介紹,濱湖區集聚了無錫市85%以上的科教資源,包括江南大學、東南大學無錫國際校區等一批知名高校,擁有江南計算機研究所、中船重工第七O二研究所、中電科58所等12家省部級科研院所和食品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等6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8個省市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十三五”期間,國家超算中心、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無錫先進技術研究院、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等一系列重大創新平臺相繼落地。
濱湖區還擁有無錫90%的太湖湖岸線,境內有靈山勝境、黿頭渚等9個4A級以上景區。好山好水好風光吸引了眾多科技型企業入駐,也孕育了濱湖雄厚的產業基礎。近年來,濱湖區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在集成電路、生命健康、海空核心部件、數字影視等新興產業領域形成了集聚效應。截至去年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8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70.7%,新興產業業務收入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長。
政策“組合拳”,激活“主引擎”
2月18日,新春上班第一天,濱湖區舉行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首批項目簽約儀式。氣象雷達產業園、甫康藥業、數字文娛等17個科創產業項目通過云簽約的方式落戶引領區,總投資達88.8億元。
“首批項目落地,瞄準了科創帶戰略發展方向,與濱湖產業氣質高度契合。”濱湖區發改委主任鄭天羽介紹,濱湖區將把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努力建成原創先進技術策源區、高新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區、國家重點產業重要功能區、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區。圍繞這個總定位,該區將具體實施優化空間布局頂層設計、激發科技創新動能活力、瞄準創新靶向提效升級、完善科技金融體系支撐、建設創新人才集聚高地、打造宜業宜居發展環境、建立健全創新運營機制等7個方面25項重點任務,激活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據了解,圍繞“環太湖科技創新軸帶”這一主線,濱湖將重點構建“一廊、四片區、多節點”空間發展格局,助力環太湖經濟圈建設;依托山水、科教兩大特色,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大融合,打造產、城、景相融的活力湖灣區;推進產業高端化、集群化、數字化、聯動化,健全以新興產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文化旅游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預計到2025年,濱湖區集成電路設計、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海空核心部件、智能裝備、數字文化等六大優勢產業集群規模將達1500億元。
做強科創品牌,打造城市新“IP”
設置總規模50億元的資金獎勵重大科創項目,頂尖人才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綜合支持,15年內保障產業用地3萬畝……濱湖創新大會上,兩套力度空前、服務超前的“政策大禮包”引發關注。
《濱湖區加快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的政策意見》明確,對重特大科創項目的獎勵標準,由現行“按照實際投資額的1%”提升至最高11%,上不封頂。對“十四五”期間濱湖重點打造的六大優勢產業新引進項目,可享受最高2000萬元啟動扶持以及2000萬元投資支持。
“濱湖之光”升級版3.0人才政策,對各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及團隊的獎勵扶持標準進行了全面升級升格。對數字文化等特色產業領域的“偏才”“專才”,可突破學歷、職稱申報人才項目。
“作為駐區單位,江南大學將以科創帶建設為契機,深入推動區校協同科技創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廣和產業化,為濱湖高質量發展貢獻‘江南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說。
“濱湖發展空間、生態容量都極其有限,創新是我們突破制約、實現發展的根本途徑。”濱湖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圍繞建設高品質美麗湖灣區、高質量發展標桿區的目標,濱湖將以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建設為抓手,把“濱湖科創”打造成無錫城市新“IP”。(記者 馬薇 通訊員 何蕾 劉子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