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個成績要收費,信息捆綁隱患大……近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各地“智慧校園”的建設,越來越多的教育類App成為家長手機中的必備軟件,但其中的低質App卻“泛濫成災”。
發展教育App本是一件好事,是為了促進“互聯網+教育”,為了讓學生、家長、老師等從科技的進步中享受到便利和實惠。壞就壞在一個“亂”字上。除了多而泛濫,還有兩大亂象須引起足夠重視。其一,堂而皇之地違規。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就發布《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學生和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推薦使用的教育App遵循自愿原則,不得與教學管理行為綁定,不得與學分、成績和評優掛鉤”。但媒體卻發現,湖南、安徽、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學校在推廣提供成績查詢服務的收費App。
其二,出人意料的低質。任何與教育相關的事物,都必須秉持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保持高質量。然而,一些教育App不僅在內容質量上摻水,而且在使用體驗上也老是出現“無法登錄”“速度慢”等問題。如此低質的產品,似乎也很難讓人相信其會對用戶信息妥善保管。
“亂”的背后,多為“績”或“利”在作祟。個別人求“績”,他們簡單地將“智慧校園”理解為多用電子產品、多搞教育App,而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個別人逐利,他們將教育當作生意,將學生和家長當作一茬茬韭菜來收割。由此可見,治理低質教育App,不僅要治亂象,更要治亂根。
治亂象是當務之急。學校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當好“第一把關人”。對現有App,該合并的合并,該提升的提升,該淘汰的淘汰;對新App項目,須規范立項、審核等流程。如在立項上,多與家長、學生溝通,及時將設立項目是否收費等關鍵信息公開,并根據家長、學生意見對項目進行調整等。教育部門則可通過“黑白名單”等制度來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與此同時,還要立足長遠,從改革評價體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等入手,改善整體教育生態,如此方能鏟除低質教育App滋生的亂根?! ?(胡俊)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