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價1598元的知名品牌羽絨服,實際成本只有75元?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開的一則行政處罰書顯示,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衣念公司”)委托丹東某服裝公司生產成本為75元/件的羽絨服,在某百貨的專柜銷售標價1598元,后被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共計1.57萬元。
2月10日,衣念公司官方微博就此事公開致歉,稱本次被處罰的主要原因是Eland品牌商品的一個款式配料成分不符合產品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并對誤導消費者以為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總成本表示歉意。
吊牌溢價高達20倍 “以次充好”被罰1.57萬元
1月29日,據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1年7月2日,衣念公司委托丹東某服裝公司為其生產羽絨服裝80件,生產成本75元/件。2021年9月20日,當事人將其中7件用于在北京漢光百貨有限責任公司(漢光百貨)的專柜銷售,另將其中2件用于在北京君太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君太百貨)的專柜銷售,標價1598元/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九條,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判定,上述違法行為相關法規,依法責令衣念公司改正違法行為,并決定處以罰款14382元,沒收違法所得1322.45元,同時沒收非法財物。
2月10日,衣念公司在官方微博“Eland衣戀中國”上發布致歉聲明,稱本次被處罰的主要原因,是ELAND品牌商品中的一個款式因為配料成分不符合產品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而受到了行政處罰。因該事件讓消費者誤認為ELAND品牌的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的總成本,為此給顧客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將以最快速度與購買相關商品的顧客積極溝通。
上海總部曾多次被罰 廣州分公司生產配件
衣念公司是韓國時尚巨頭衣戀集團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衣戀集團1994年進軍中國市場,在上海注冊成立衣戀時裝(上海)有限公司,正是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的前身。衣戀集團公司(THE E·LAND GROUP)官網信息顯示,公司進駐中國至今,先后引入逾40個品牌,在國內百余座大城市擁有超過7000家賣場。
事實上,衣念公司被罰已不是首次。天眼查數據顯示,在此次因配料成分不符標準被罰之前,在2020年9月到2021年6月,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5次。其中,2021年4月,該公司因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被罰2萬元并責令整改;2021年2月,因生產、銷售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被罰0.12萬元。
該公司是如何把控產品質量關的?羊城晚報記者聯系到衣念廣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辦事處并不負責羽絨服產品的生產或銷售,產品的銷售環節是由衣念上海總部全權負責的。據介紹,廣州分公司目前只是負責箱包、鞋子等配件的生產。
針對致歉聲明中“讓消費者誤認為ELAND品牌的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的總成本”等銷售問題,該負責人建議記者聯系上海總部。不過記者多次電話聯系衣念公司上海總部,截至發稿前暫無回應。
知名品牌屢屢被罰 服裝品控如何保證?
知名服裝品牌“以次充好”的現象普遍嗎?記者梳理發現,去年Gap、Zara等國外知名服裝品牌均曾因類似原因被行政處罰。其中,ZARA因生產、銷售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處罰結果為沒收違法所得1231.03元,罰款7076.81元;Gap銷售兩款涉案商品的吊牌與耐久性標簽標注的產品號型不一致,沒收違法所得45035.98元、罰款66172.3元。
品控對企業來說有多重要?服裝品牌如何做好品控?虎門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朱華澤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把好布料源頭關至關重要,每一批次的布料回來后,企業要做內部的檢測,一些品牌企業的生產標準甚至高過國標。包括縫制技術導致的線路粗細密歪斜、運輸銷售環節的二次污染等問題,都可能影響服裝的質量。
對于部分知名品牌出現的“以次充好”問題,朱華澤表示,大部分品牌是外包加工生產的,一些批次確實會出現某些質量問題,這也對這些品牌的品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服裝吊牌的那些標準,對衣服布料的成分、含量是有要求的,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以次充好。”他表示,檢測機構對材質檢測會有一個合理的誤差,但一些企業的布料根本就沒有達標,這純粹屬于假冒偽劣商品。他建議企業要建立 完善的品控制度,“質量就是產品的生命,沒有好的質量,會把企業的品牌、形象都毀了。”朱華澤說。
說法
服裝價格動輒上千 值嗎?
知名品牌“以次充好”,服裝價格動輒上千,值嗎?記者聯系到艾媒咨詢集團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張毅告訴記者,服裝產品除了原材料成本以外,還會有設計成本、管理成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等等,最后都會包含在銷售價格里面。“70多元錢賣到一兩千元,它的溢價還是非常高的,更多地還是它的品牌價值在發揮著巨大的溢價作用。”張毅說。
張毅表示,溢價過高意味著消費者要埋單,但品牌也必須要對產品的品質負責,否則對品牌自身確實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在對一些服裝廠家的調研過程中他發現,整個服裝行業確實存在溢價過高的現象,一些售價過千的服裝原則上可以一折銷售。
對于“水”很深的千元服裝,消費者又要如何選擇?張毅表示,一些知名品牌的服裝材質、設計特殊,以及穿名牌帶來的優越感等因素,確實會吸引一部分消費者購買。對于價格過千、僅僅滿足日常需求的服裝,他建議普通消費者要慎重考慮,是否愿意為這個品牌的溢價付出額外的錢。(羊城晚報記者 許張超 杭瑩)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