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開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的“萬億工業大市”惠州,交出一份“雙統籌”亮眼答卷。1—2月,惠州14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5項指標增速居珠三角第一位、7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三位、10項指標增速居珠三角前三位……惠州市統計局3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惠州經濟發展實現“開門紅”。
去年,惠州GDP接近5000億元大關,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今年以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惠州全力推進建設3個“國字號”園區和7個千億園區,新引進并建設一批優質項目,帶動經濟向上突圍。
在毗鄰深圳的惠州市惠陽區,千億園區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已動工27宗項目,今年園區產值力爭突破300億元。在省重點項目灣東智谷項目工地上,300多名工人正在奮戰,4棟在建廠房已全部封頂,正加快收尾。
伴隨著“雙區”建設,惠州融深融灣提速,成為大灣區投資創業熱土。1—2月,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等5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珠三角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項指標增速全省第一。這背后是惠州的產業活力、發展潛力迸發。
——穩投資、強實體,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經濟結構更優了。大亞灣畔,埃克森美孚、恒力(惠州)PTA項目的工地上,工人和機器都在忙碌。在一批重大項目帶動下,惠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0%,排在全省第一位;工業投資大增92.6%,排在全省第二位。更喜人的是,惠州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41.9%,是2012年以來首次突破40%,自2017年以來首次超過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這印證了惠州抓投資、穩實體經濟的決心與力度。
——抓工業、搶生產,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經濟質量更高了。在中海殼牌的乙烯工廠里,在TCL華星光電的模組車間里,產品生產有條不紊。當前,惠州正發力兩個世界級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聯動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2+1”產業集群發展向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6%,位居珠三角第一、全省第三,顯示惠州的工業“基本盤”更穩了。而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也為高質量發展打穩“四梁八柱”。
——拓市場、促消費,商貿出口逐步“復元氣”,經濟活力更強了。盡管受全球疫情和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惠州這座外貿大市的進出口和消費指標表現仍較強勁。這背后是惠州搶抓“雙循環”機遇,積極開拓內外市場。從外貿來看,1—2月進出口總額457.8億元,同比增長17.5%,增速居珠三角第三。從內需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04億元,同比增長7%,增速居全省第一。
惠州是毗鄰廣深莞的制造業大市。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表示,惠州加快打造綠色石化、數字產業兩個世界級產業,將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