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4月8日深圳發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相關措施。《意見》主要包括“1個總體要求+6大關鍵環節+7條保障措施”,通過30條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實招”,持續激發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競爭活力、創新活力。
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市科技創新委副主任方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肖祖平、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國偉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吳筠主持發布會。
構建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格局
郭子平表示,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市委市政府看到了廣大市場主體的韌性和努力,也關注到了市場主體的困難和訴求。此前,3月25日市政府發布了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30條措施,主要著眼當下、救急減負,支持市場主體應對疫情、恢復元氣。“今天發布的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措施,則著眼長遠、激活增效,為市場主體發展成長保駕護航。”
此次《意見》通過“1個總體要求”明確“十四五”時期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工作方向。聚焦解決市場主體升級壯大過程中普遍需要的融資支持、創新支撐、人才需求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創新政策、優化服務,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緊密結合,促進市場主體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
《意見》提出,到2025年,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格局全面構建,活躍度進一步提升,實現進一步擴容提質。“擴容”方面,市場主體總量突破460萬家,企業超過320萬家。“提質”方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5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600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達到80家以上,境內外上市公司突破600家,世界500強企業增至10-1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萬家,獨角獸企業新增20家左右。
量身定制全鏈條服務機制
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經濟發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此次《意見》針對“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等6類不同市場主體發展的特性需求,量身定制發掘尋找、孵化培育、扶持壯大的全鏈條機制,加大個性支持,讓市場主體“生得快”“育得多”“長得大”。
據悉,2018年以來,深圳共完成19萬戶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其中61%由于轉型辦理流程復雜、合規經營要求提高等原因,仍保留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雙重身份”。李國偉表示,根據《意見》,深圳將開通“個轉企”線上“一體化服務平臺”和線下“一站式辦理窗口”,申請人登錄一個平臺、跑一個窗口,可一次性辦理“個轉企”的全部事項。“對于‘個轉企’的市場主體,將拿出真金白銀予以支持。譬如個體工商戶直接轉型為工業、批發零售業‘四上’企業的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
“專精特新”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肖祖平介紹,截至目前,深圳已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9家,總量位于全國大中城市第四;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870家,總量居全省第一。《意見》提出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構建國家、省、市三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梯隊,對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和20萬元獎勵。
“優上市”方面,郭子平介紹,2021年末,深圳公有境內外上市公司495家,A股總市值達9.09萬億元、居全國城市第二。《意見》提出3條措施,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打造全鏈條上市培育體系,依托“星耀鵬城”上市服務平臺做好后備資源梯度培育,對首次在“新三板”掛牌企業、擬在境內上市并完成輔導企業、直接在境外上市企業、遷入本市的外地優質上市企業等分類分檔給予獎勵。
方琳表示,深圳高新技術企業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支撐力量。2021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萬家,新增2300家,同比增長9%。每平方千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0.5家,全國第一。接下來將根據《意見》著力提升“五力”,打造“五地”,將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工作納入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并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分類、分級培育服務,精準評估高新技術企業用房需求、金融需求、人才需求、市場需求、行政服務需求,引導全社會各方面資源精準對接高新技術企業。
涉企增值服務打造全國示范性標桿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郭子平介紹,聚焦市場主體發展共性需求,《意見》提出7條優化發展環境的措施。加強資源要素保障方面,提出2條措施。包括強化企業用地保障,穩定工業用地規模,加快布局建設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創新金融政策支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完善產業并購體系,吸引創投風投機構集聚。
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提出3條措施。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加大自主創業資助和創業擔保貸款力度;加強質量標準品牌建設,提高商標注冊、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計劃,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
優化企業服務模式提出2條措施。優化市場經營環境,著力提升市場主體準入、準營、退出全生命周期便利度;完善企業服務綜合平臺,將在“深i企”開設市場主體培育專區,開發涉企增值服務,打造全國示范性標桿。
郭子平表示,此次發布的30條措施,支持方式多、支持力度大、受惠范圍廣,據初步統計,2022-2025年市本級財政將直接投入超300億元財政資金,通過扶持獎勵、入庫培育、平臺建設、優化環境等為市場主體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與紓困解難30條相互支撐、并行不悖,做到長短相濟,形成組合拳,讓市場主體經營更“放心”、發展更“順心”、扎根更“安心”。(記者 鄒 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