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資料圖)
2、 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3、原文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4、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5、”其意思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一樣。
6、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一樣。
7、規律是客觀的,橘轉化為枳是遺傳變異規律作用的結果。
8、水土是促成這種變異的外在條件。
9、2、聯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觀的,一事物同它周圍的事物有條件的聯系在一起,橘和淮南的條件聯系在一起時為橘;和淮北的條件聯系在一起時則為枳。
10、3、聯系形式是多樣的,既有有利聯系也有有害的聯系,應該趨利避害。
11、4、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外因能過誘導內因使事物發生變化。
12、這里水土變化是橘轉化為枳的條件即外因。
13、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這里普遍性指“橘和枳”“葉相似”它們是同一科類;但“橘和枳”“實味不同”已經屬于不同事物。
14、6、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橘和枳內部包含的矛盾主要方面已經發生了變化,使二者區分開來。
15、7 、矛盾即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轉化。
16、橘和枳的變化正是內部矛盾雙方的地位發生了變化的結果。
17、8、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一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水土的變化”引發了橘向枳的轉變。
18、9、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
19、9、個人和社會的關系,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個人的活動不可避免的受各種社會關系的制約,社會環境造就人就是這個道理。
20、 " 回答時間 2007-07-18 08:42其他答案晏子使楚天河宇 回答時間 2007-07-18 08:38補充一下,剛剛沒看清楚《橘逾淮為枳》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
21、’王曰:‘何坐?’曰:‘坐盜。
22、’”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
23、”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4、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25、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6、”(《晏子春秋?楚王欲辱晏子指盜者為齊人晏子對以橘》) 這一句的意思是: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一樣。
27、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一樣。
28、 【譯文】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說這消息以后,對身邊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在他要來,我想羞辱他,該用什么辦法?”身邊的人回答說:“等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捆綁一個人在您面前經過,您就說:‘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說:‘是齊國人。
29、’您問:‘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說:‘犯了偷盜罪。
30、’”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賜給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兩個官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跟前,楚王說:“捆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的罪。
31、”楚王看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嚴肅地回答說:“我聽說過,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一樣。
32、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一樣。
33、現在人生長在齊國不偷盜,進入楚國就偷盜,該不會是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于偷盜吧!”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跟他開玩笑的。
34、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35、”。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