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主體從33家到70家,保費收入從505億元到838億元,經過五年發展,互聯網財險正進入新的階段。
3月1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2014-2019年互聯網財險市場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進入新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以退貨運費險、意健險和信用保證險為主的非車保險業務首次超過車險業務,占比達到了67.26%。
2013年,為促進保險業務與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合創新,原中國保監會有序推進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試點。2013年11月,首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開業。隨后,安心財險、泰康在線、易安財險相繼獲批成立。根據保險業協會統計,2014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經營主體為33家,2015—2017年分別新增16家、11家、10家,之后趨于平穩,截至2019年,共計70余家保險公司開展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
2014—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保費收入總計3803.84億元,這期間互聯網財產保險經歷了上升發展、下滑萎縮、調整回暖的不同階段。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保費收入838.62億元,同比增長20.60%,高出財產保險市場同期增長率近10個百分點。
而2014-2019年,四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共計保費收入574.03億元,占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的15.09%;2019年,共計保費收入235.27億元,占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的28.05%,同期增長38.51%。
回顧5年發展,互聯網財險有哪些特點?
自營平臺業績褪色
互聯網財產保險的發展不僅促使開發了更為豐富的產品線,而且推動構建了多樣化的銷售渠道。目前,互聯網財產保險渠道主要包括保險公司PC官網、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第三方(包括第三方網絡平臺、保險專業中介機構)。
從總體走勢看,第三方業務超過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指保險公司PC官網和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業務。根據保險業協會數據監測,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占比不斷下滑,2018年4月首次被第三方超過。2019年,第三方業務占比上升到68.89%,其中第三方網絡平臺占45.78%,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占23.11%。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下跌,主要由于PC官網互聯網車險業務斷崖式下跌造成自營平臺快速持續下跌。
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各渠道銷售的主要險種如何分配呢?保險公司PC官網以車險為主。隨著車險業務的萎縮,消費者移動互聯網行為方式的崛起,官網的優勢暫不復存在;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APP和微信公眾號)的主要銷售險種是車險,占比均在95%以上;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主要銷售險種是意外健康險和車險,兩者合計90%左右。2019年,兩者分別占62.44%和28.95%;第三方網絡平臺險種最為豐富。信用保證險、意外健康險和其他險種(主要指退貨運費險)業務量較大,2019年,信用保證險占28.91%,意外健康險占27.46%,其他險種(主要指退貨運費險)占26.46%;受174號文件影響,第三方網絡平臺的車險業務在2017年6月到達峰值之后急劇下跌。
把目光放在近期,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呈現的最大特點是互聯網車險和非車險業務占比的反轉,這也意味著互聯網財產保險將進入新的發展周期。2019年下半年,互聯網車險和非車險業務占比差距不斷增大,互聯網非車險業務突破50%后持續走高,直至年底業務占比高達67.26%。
中保協表示,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滲透率存在著較大的可提升空間。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滲透率(指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保費收入與產險公司全渠道原保險保費收入的比值)在2015年達到峰值為9.12%,2017年降到低谷,2019年回調至6.44%。互聯網財產保險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業務滲透率仍存在較高的可提升空間。
競爭正趨于充分
《報告》顯示,2015-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CR8(指8個最大的企業占有該市場的份額)從94.16%下降到76.56%,CR3從80.06%一直下降到45.58%。可以看出,隨著各保險公司紛紛布局互聯網保險以及發展戰略的調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逐步成熟,市場集中度逐步下降,且低于全渠道產險公司的市場集中度,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競爭更加充分。
大型傳統保險公司在商車費改進程中進入業務調整期,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憑借非車險業務平穩增長。傳統保險公司憑借線下車險業務的優勢,尤其2015年在互聯網保險業務市場中占據優勢,但隨著商業車險改革的推進,互聯網車險業務受到較大的沖擊。同時,傳統保險公司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創新車險移動互聯網渠道和非車險保險產品,推動互聯網保險市場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而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憑借其天然的技術優勢,場景化的產品創新,持續保持較高的業務增長率。
非車業務發展迅猛
互聯網車險業務發展趨緩并持續走低。2015年,互聯網財產保險的迎來蓬勃發展時期,全年互聯網財產保險保費收入768.36億元,其中互聯網車險業務為716.08億元,同期增長率48.16%,業務占比高達93.20%。2016-2017年是互聯網車險業務持續下滑的兩年。2018年,市場主體主動探索互聯網車險業務發展新模式,互聯網車險業務有回暖現象,實現了短暫的恢復性增長。2019年,互聯網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為274.52億元,同期負增長25.55%。同時,互聯網車險業務占比于年初跌破50%后持續走低,直至年底僅為32.74%;業務滲透率持續走低,直至年底僅為3.55%。互聯網車險市場進入一個明顯的轉折期。
《報告》認為,互聯網車險業務發展情況呈現出費改政策相關性,與商業車險改革時間推動點密切關聯。自2015年6月開始,隨著商業車險改革的推進,互聯網車險產品(車險電銷專用產品)演變為渠道系數,過去的電商價格優勢不再獨享,各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主制定渠道定價策略,形成互聯網車險業務回流傳統渠道的客觀局面,互聯網車險業務受到較大沖擊。2017年7月,原中國保監會印發《關于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保監財險〔2017〕174號,以下稱174號文),其中對保險公司與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車險業務提出了合規性管控要求,對互聯網車險業務形成強力沖擊,從根本上改變了互聯網車險的發展生態。
相較于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傳統保險公司在互聯網車險經營中占據比較優勢。由于車險是重落地服務的保險產品,加上互聯網車險業務存在渠道轉換的客觀原因,因此在線下銷售占據優勢的傳統車險經營公司,在互聯網車險經營中占據著比較優勢。特別在2017年前之前互聯網車險在整個互聯網財產保險中占據絕對比重的階段,傳統車險經營保險公司的優勢非常明顯。
互聯網非車險業務持續快速增長。根據保險業協會數據監測,2014-2019年,互聯網非車險業務年復合增長率高達90.80%,呈現明顯的快速增長態勢。2019年,互聯網非車險保費收入為564.09億元,業務占比高達67.26%,同期增長率為72.69%。隨著互聯網非車險業務的快速增長,業務滲透率(指互聯網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與全渠道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的比值)呈現明顯的上升優勢,2016年為4.29%,2019年上升至11.72%。
互聯網非車險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一是隨著互聯網行業的快速成長,互聯網業態日益多元,為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更豐富的場景和需求,促進了保險產品的創新和業務量的增長。二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傳統產品的互聯網化,同時為互聯網非車險場景化產品創新、精準營銷、優化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互聯網非車險體現場景化、生態化的屬性,渠道以第三方為主。互聯網非車險業務渠道來源以第三方為主,其中首要為第三方網絡平臺,其次為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保險公司自營平臺的互聯網非車險業務量較小。2019年,互聯網非車險累計保費收入564.09億元,其中第三方網絡平臺互聯網非車險保費收入357.17億元,業務貢獻度為63.32%,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互聯網非車險保費收入137.73億元,貢獻度為24.42%;而保險公司PC官網互聯網非車險保費收入33.79億元,貢獻度為5.99%,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互聯網非車險保費收入為24.01億元,貢獻度僅為4.26%。互聯網非車險保險產品的高頻、小額和場景化特征,需要跨界、平臺、流量和大數據等互聯網特征來支撐,這正是與第三方合作過程中所具有的特點。
根據保險業協會統計,2019年互聯網非車險各險種中,一是從保單數量看,退貨運費險銷量最大,全年累計保單數量約150億件,超過總體互聯網非車險保單數量的50%;二是從保費收入看,意外健康險銷量最大,意外健康險保費收入267.39億元,占互聯網財產保費收入的31.88%,占互聯網非車險保費收入的47.40%;三是從同期增速看,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增速最快,累計保費收入130.74億元,同期增速高達148.24%。
互聯網非車險業務具有比較明顯的時間性特征。從連續5年的環比增長率數據看,總體上呈現出較大幅度的波動性,與此同時,一般3月、6月、8月、9月和11月,互聯網非車險環比增長率較高,這就說明互聯網非車險業務的時間性特征,也說明互聯網非車險在滿足特定時間段的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消費者的購買借助了互聯網渠道的便捷性會提前購買合適的保險產品。
科技型保險公司優勢凸顯,傳統保險公司紛紛加大互聯網非車險發展布局。互聯網非車險市場中,四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以及國泰產險憑借公司技術力量的投入優勢、股東資源優勢、場景化保險產品創新優勢等,業務發展較快。2019年,上述五家保險公司的互聯網非車險保單數量高達220.34億單,占互聯網非車險總保單數量的78.13%;互聯網非車險保費收入252.08億元,占互聯網非車險總保費收入的44.69%。同時,隨著互聯網車險市場的急劇萎縮,互聯網非車險是互聯網保險領域下一個競爭前沿,傳統保險公司紛紛加大了在互聯網非車險領域的布局和投入,使得互聯網非車險領域的競爭區域白熱化。(姜鑫)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