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2018年4月份以來,銀保監會先后對外發布了3輪共計34條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措施。其中,僅2019年就推出19條,批準51項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籌建和開業申請。
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的實施,不僅豐富了外資機構在華商業存在形式、擴大了業務范圍、優化了監管規則、放寬了外資準入條件和持股比例限制,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也不斷增加。據銀保監會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4家母行直屬分行和151家代表處,外資銀行營業機構總數976家,資產總額3.37萬億元。境外保險機構在我國設立了59家外資保險機構、131家代表處和18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外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513.63億元,總資產12847.47億元。
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腳步還將繼續前行。銀保監會召開的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銀保監會發布的對外開放措施來看,目前涉及保險業2020年對外開放的發力點主要有三個:一是縮短外資人身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至2020年;二是取消境內保險公司合計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規定,允許境外投資者持有股份超過25%;三是放寬外資保險公司準入條件,取消30年經營年限要求。
徐承遠認為,在監管層鼓勵對外開放的態度下,未來可能進一步加大開放市場的力度,提高保險業在養老、巨災等領域專業化服務能力;此外,監管或將進一步優化監管環境,完善監管政策,促進保險業各項改革,讓外資險企進入無后顧之憂。
“不論是保險業還是銀行業,引進外資的本質是發揮外資的鲇魚效應,凈化國內金融市場,提升金融市場服務水平,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對于保險業而言,提升保險業監管水平,建立公平、合法、透明的營商環境,完善保險產品設計、提升業務能力,加強與外資的合作補齊業務短板,將有助于保險業市場的開放,先進經驗、技術、人才的引進和保險業的國際化布局,有利于促進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銀行業而言,實現貨幣結算業務的互聯互通,打造新的適合開放下金融環境的金融產品,將自由貿易區與金融開放有機結合,提升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將是銀行業未來對外開放的重點。(劉 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