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累計分紅金額879.93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分紅544.78億元,占比61.91%。
2020年上半年收官在即,疫情影響下,公募基金將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在各項關鍵指標中,基民最為關心的莫過于投資收益。相較于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的不及預期,偏股型基金今年上半年抓住了結構性行情,終于站上“C位”。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年內股票型基金(剔除分級基金僅計算母基金,下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別達11.66%和18.98%,大幅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1.04%的漲幅,這也再度加深了投資者“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
新發基金市場上,今年上半年破萬億元的發行規模,也足以載入行業史冊。據統計,截至6月28日,年內共有1108只新基金(份額分開計算)成立,發行規模合計為1.0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796.15億元,大增112.5%。
有數據顯示,在過去20余年的公募基金發展史上,也僅有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行情中,曾出現過半年發行規模突破萬億元的盛景。
不容忽視的是,賺錢效應下,權益類基金成為新發規模的貢獻主力,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計發行了近7000億元,占比近六成。在此過程中,爆款基金不斷涌現,時代周報記者梳理,上半年發行規模超百億的權益類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達到9只。
6月24日,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權益類基金發行火熱由多重因素構成,一方面是市場行情和基金整體賺錢效應顯著,激發了投資者認購熱情;另一方面也與很多基金公司和發行渠道都有意去打造和營銷爆款有關。不過,整體而言,爆款還主要是聚焦在頭部基金公司身上,且這一勢頭仍會在未來延續。”
盡管在業績和發行榜單上,權益類基金成為大贏家,但論起分紅力度和手筆,依然是債券基金一馬當先。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累計分紅金額879.93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分紅544.78億元,占比61.91%。
業績——醫藥基金霸榜
公募基金年中業績榜即將揭曉,而截至端午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即6月24日,大致格局其實已經基本落定。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基金總指數漲幅為8.24%。各主要類型基金中,混合型基金憑借較強的阿爾法收益獲取能力,平均收益率最高,達14.03%。其次是股票型基金,為11.66%。
此外,債券型和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1.62%和0.98%。雖然固定收益類基金總體表現穩健,但無論與權益類基金比較,還是參照一年期定存約1.75%的利率水平,吸引力顯然減弱。
最令人意外的是,在上半年疫情擴散、海外市場波動劇烈下,QDII基金整體表現堅挺,平均回報為1.79%。
若從單只產品收益看,最賺錢的當屬醫藥主題基金。以股票型基金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該類基金今年以來收益前十名,清一色為醫藥主題基金。
如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A/C、廣發醫療保健A、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就排在股票型基金業績榜單前四位,今年以來回報分別為73.77%、73.17%、71.49%和70.16%。由于四只基金收益差距較小,也意味著,他們都將是競爭上半年股票型基金業績冠軍的“有力選手”。
除此之外,混合型基金業績榜前十名也被醫藥主題基金霸占,其中,融通醫療保健行業A、融通健康產業A、中信建投醫改A/C、中歐醫療健康A/C排名前六位,今年以來回報均超62%。
僅次于醫藥主題基金,同樣在上半年業績不俗的產品,還有科技和消費類主題基金,如富國互聯科技、國聯安科技動力、中歐品質消費A等,均躋身股票型基金業績榜前40名之列。
對于上述主題基金收益可觀的原因,諾德基金量化投資總監王恒楠6月27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主要是這兩大行業受今年疫情影響較小,在大多數行業未來預期不確定時,基本面相對向好。
海富通基金公募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范庭芳也認為,消費行業目前格局穩定,因為大部分都是內需,在一季度海外疫情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超額收益明顯,特別是必選消費、醫藥等行業,估值溢價較為顯著。
不過,下半年市場結構性行情的主線,是否會切換?在醫藥板塊前期漲幅已經較高的情況下,估值是否會偏高?
就此問題,6月24日,廣發醫療保健的基金經理吳興武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如果按照歷史百分位來看,目前醫藥板塊估值水平偏高。但他也指出,所謂的“估值偏高”只是一個客觀描述,與未來股價走勢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
“我們對醫藥板塊未來走勢并不悲觀,只是隨著估值水平的提升,需要消化的時間更長,因此,投資者需要對未來半年的預期收益率,調整到一個更為理性的水平。”吳興武表示。
發行——規模再破萬億
回溯今年一季度疫情防控關鍵期,銀行、券商等渠道客戶經理難以線下銷售,市場對公募基金發行情況一度感到擔憂。
但可喜的是,眾機構紛紛通過采取視頻直播、線上路演等推廣形式,達到了宣傳造勢的效果,不僅基金發行的節奏并未打亂,上半年發行規模反而呈現逆勢爆發。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發行規模已突破萬億大關,合計高達1.02萬億元,較2019年上半年4796.15億元的發行體量,同比大增112.5%。
這也是繼2015年和2019年后,又一發行規模超萬億的年份。有市場人士預計,若下半年依舊保持這一強勁態勢,2020年全年新基金發行規模或將刷新歷史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過往,新發基金規模主要靠機構定制的固收類基金拉動,今年上半年是權益類基金唱主角。
具體而言,截至6月28日,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發行規模分別為1643.33億元和5356.3億元。也就是說,權益類基金合計募集規模高達6999.63億元,占比近六成。
這背后,爆款基金的層出不窮是權益類基金規模擴增的有力推手。時代周報記者梳理,今年以來,發行規模超百億元的權益類基金多達9只(A/C份額合并計算),累計發行規模為1450.73億元。其中,南方成長先鋒混合A/C發行規模最大,達到321.15億元。
緊隨其后的是,易方達均衡成長股票、易方達研究精選股票、匯添富中盤積極成長混合A/C、工銀高質量成長混合A/C等,對應的發行規模分別為269.67億元、165.89億元、125.94億元和119.86億元。
然而,從大盤表現來看,牛市單邊行情尚未開啟,是什么助推了權益類基金爆款盛宴?
6月26日,前海開源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在‘房住不炒’調控下,會有大量居民儲蓄進到資本市場尋找機會,而很多投資者會通過買基金入市,這是今年上半年新基金發行異常火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華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對時代周報記者坦言,“有些爆款基金首發規模看似龐大,但實際上也有水分,為了提升渠道營銷積極性,不乏有基金公司與券商‘合作’,通過交易量換來新發份額,這都是行業里心照不宣的現象,因為制造爆款也有利于打造基金公司的品牌影響力。”
6月27日,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楊晗對記者總結分析稱,綜合各月爆款產品,可以看到三點共性:一是在設計時往往緊跟市場熱點,符合投資者需求;二是往往為明星基金經理掌管;三是主要集中在頭部基金公司,它們在品牌、投研實力、營銷渠道等多方面均具有顯著優勢。
新發基金市場亦不是集體盛宴。
時代周報記者初步統計,截至6月24日,年內近30家基金公司(含券商資管公募)尚無一只新基金發行,包括東吳基金、江信基金、金元順安基金、國開泰富基金、華融基金、長江證券資管,以及新成立的匯泉基金、興華基金、東興基金、民生基金等。
分紅——債基豪派500億
除了肉眼可見的投資收益,對投資者來說,另一帶有強烈體驗感的便是基金分紅。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累計分紅總額已達879.93億元,較2019年上半年501.87億元的分紅規模,同比增長75.33%。
債券基金再度擔當分紅主力,年內分紅總額和分紅次數分別為544.78億元和1844次,分別占到總數量的61.91%、77.41%。與去年同期相比,分紅力度也有增無減,分紅總額和次數,同比分別增長40.16%和53.79%。
6月28日,上海某基金公司一位研究員告訴記者,債券型基金較往年分紅規模大的原因,除了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定期分紅外,還有一部分與市場環境有關,在近期債市投資機會不多、配置難度加大的背景下,基金經理往往會偏好以分紅的方式來間接減少規模,控制投資風險。
事實上,從債基單月分紅數據變化上也能看出這一趨勢。
Wind數據顯示,債券基金前四月分紅額還僅有305.01億元,也就是說,最近短短兩個月便增加了超200億元。
長量基金資深研究員王驊同日也向記者分析指出,“據觀察,今年前4月,債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導致了大部分債券基金凈值創新高,并且在十年國債收益率創下近幾年低點時,就有不少基金認為未來如果沒有更多風險事件發生,債券收益率會在低位窄幅震蕩,下半年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債市可能還會面臨階段性調整。在此背景下,有一些基金公司密集分紅以鎖定收益。”
對于當前債券型基金的配置價值,方正富邦基金固定收益基金投資部總經理王靖認為,隨著市場回調,債市前期上漲積累的風險已逐步得到釋放。展望下半年,債券市場已具備做多機會。
“總的來看,站在目前時點,最利好債市的時間已經過去,但在基本面、資金面以及政策支持下,債市也不具備走熊基礎,未來利率大概率進入上有頂下有底的震蕩走勢。”王驊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