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鼓勵險資入市再有新動作!6月9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銀保監會正在積極研究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監管比例事宜。這是繼今年3月,銀保監會“喊話”鼓勵和支持險資入市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后的進一步動作。據機構測算,險資權益類投資比例上限每提升一個百分點,資本市場就有望迎來1705億元資金增量,若按照市場傳言該上限由30%提升至40%,屆時A股有望迎來萬億資金增量。
時隔4年 險資權益類投資比例有望“松綁”
近期有消息稱,“銀保監會正積極研究修訂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比例上限,擬在當前30%的基礎上予以進一步提升至40%”。對此,銀保監會6月9日正面回應,正在積極研究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監管比例事宜。
該新聞發言人表示,為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優化保險資產配置結構,銀保監會正在積極研究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監管比例事宜。總體方向是在審慎監管的原則下,賦予保險公司更多投資自主權,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優勢,提高證券投資比重,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此前,根據《關于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保險資金運用相關監管指標將股票、股權統稱為權益類資產,同時上述《通知》也明確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不超過30%。
如今,30%的“天花板”即將被打破。雖然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并未明確將投資比例放寬至40%,但多位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的保險資管人士均預估,比例提至40%可期。
長城證券發布報告表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險資持股市值達到23.01萬億元,超過成為一般法人之后的第二大持股機構。權益類資產投資上限提高有望進一步提升險資在二級市場的話語權,尤其是發揮市場穩定器作用。
不過,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則分析,40%的上限制已不算低,因為保險資產需要以長期、固定、穩健為主。而從股市過去的表現看,靠股市帶來長期穩健的收益包括分紅,事實上并不理想,因此該比例不宜過高。
多次利好 萬億增量資金有望入市
若險資權益類投資比例上限提升至40%,將會帶來多少增量資金入市?據長城證券研究所非銀金融研究團隊預測,以2019年一季度末的數據測算,保險入市資金每提升1個百分點,將直接帶來1705億資金增量,撬動二級市場。由此看出,若提升10個百分點,由此將帶來1.7萬億元的資金增量。
事實上,自2018年末至今,監管已對險資入市多次“吹暖風”。今年1月28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就曾公開表示,鼓勵保險公司使用長久期賬戶資金,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票和債券,拓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加大專項產品落地力度。支持保險公司開展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在依法合規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允許專項產品通過券商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
3月11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繼續“喊話”,監管部門總體鼓勵和支持險資作為長期資金入市,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周亮表示,資本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保險資金具有長期資金功能,所以總體是鼓勵和支持的,但險資對于所投資的行業和具體能投多少,還要考慮行業結構布局等問題。
“喊話”的同時,多道鼓勵險資入市的政策也相繼出爐。從2018年來看,從允許設立紓困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再到擴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鼓勵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銀保監會已相繼出臺多項利好政策。
2018年10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保險公司投資專項產品的賬面余額,不納入權益類資產計算投資比例,納入其他金融資產投資比例監管。
在相繼發布的《保險資金投資股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銀保監會還表示,不再限制財務性股權投資和重大股權投資的行業范圍,要求保險公司綜合考慮自身實際,自主審慎選擇行業和企業類型,并加強股權投資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原保監會在2015年7月發布的《關于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就曾松綁該投資比例上限,其中指出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達到30%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后權益類資產余額不高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
對此,付立春表示,提升險資權益類投資比例上限,分散了保險資產的投資方向,有助于提升險資在資產配置中的自由度和配置效率,以及有助于降低資本市場的波動性等。此外,提升險資權益類投資比例上限已成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保險資金屬于長期資金,比較穩健,對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的結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證監會也在積極吸引險資入市。
占比偏低 險資入市規模仍有上升空間
監管不斷“喊話”險資入市,那目前險資投資資本市場情況如何?分析人士表示,整體上看,保險資金配置的權益比例距離上限還有一定空間。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從保險資金的大類資產配置結構來看,2018年年固收類資產(銀行存款和債券投資)占比為49.2%,而股票和基金類資產占比11.7%,其他投資占比為39.1%。總體來看,股票和基金類資產占比有待提升。
近年來隨著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不斷拓寬,銀行存款等現金類和債券類資產占比逐步下降,分別從2013年的31.6%和45.6%下降到2018年的14.9%和34.4%。其他投資(不動產、長期股權投資、基礎設施管理計劃等)占比則不斷提升,由2013年的11.3%上升至39.1%。與此同時,股票類資產占比基本穩定在10%左右。
也就是說,在現行的30%上限規定下,險資整體權益資產投資,仍然還有萬億“加倉”空間。
另有一位保險公司高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些中小型保險機構由于負債成本較高,就會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一些公司的權益投資占總資產比例接近30%上限,而大型險企的權益類投資比例較低,多在10%-20%之間。
此外,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對比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結構,我國保險對股票類資產的投資比重仍處在相對較低水平,未來有較大的上升空間。2017年美國壽險公司資產總計7.2萬億美元,其中債券等固收類資產占比最大,為48.5%,股票類資產次之,占比達31.5%。我國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包含基金)占比僅為11.7%。參考當前美國險資投資股票的比重,預計未來我國保險資金投資股票的比重有望增長2倍左右,也就是從當前的10%左右增長到30%左右。(孟凡霞 李皓潔)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