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日發布《北京市促進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辦法》,自5月1日起施行,其中關于保護求職者隱私的相關內容,成為輿論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人力資源服務業上接產業、下連就業,在穩就業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在新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網絡招聘因借助大數據分析精準匹配需求等功能備受社會青睞。人社部發布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我國共有3.9萬余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近1.5萬個網站,共幫助2.55億人次實現就業和流動。尤其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線下招聘會舉辦受阻,“不打烊”的線上招聘服務成為用人單位招聘和勞動者實現就業的重要載體,引導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和求職者實現供需對接。
不過,各類招聘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無序發展等問題。從“40元可買10萬份簡歷”,再到“投簡歷幾小時后就接到騷擾電話”,招聘平臺的套路與陷阱讓人防不勝防。近年來求職信息泄露現象雖不時曝光,卻屢禁不止,今年央視“3·15”晚會再次點名曝光部分招聘網站求職者簡歷被售賣,說明招聘服務行業的規范和發展迫在眉睫。
今年3月1日起,人社部出臺的《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開始施行,對網絡招聘服務活動準入、服務規范、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作出明確規定。《北京市促進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辦法》也明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當建立求職者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從事網絡招聘服務應當建立求職者個人信息安全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并制止超出合理需求的求職者個人信息下載行為。相關法律規定逐漸完善,說明社會對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視和保護達到新高度。
我國有近9億勞動年齡人口,上億市場主體,未來人力資源服務發展潛力巨大。對于招聘平臺來說,面對這么大的體量,自身核心競爭力本不該盯著手里的這點個人信息,而是應考慮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更精準高效匹配供需兩端需求,用差異化、多元化經營策略來吸引更多活躍客戶,擁抱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換個角度來說,既然求職者信任你,愿意把最重要的個人隱私交付給你,招聘平臺就要對得起這份信任,用更貼心服務建立長久品牌。否則,一旦陷入信任危機,就很難樹立好的形象了。作者:韓秉志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