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在服務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三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稅務總局統籌協調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同頻共振、同向發力,通過持續推進長三角區域征管一體化、辦稅便利化舉措,更高質量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助力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進中提質,推動長三角巨輪乘風破浪、加速前行。
創新,提供不竭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三年來,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合力推動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立長三角技術交易市場聯盟,推動科技資源集聚共享,創新動能不斷增強。
2021年9月,中國以色列CEO合作論壇開幕式活動在位于上海市普陀區的中以(上海)創新園召開,為中以兩國企業高管搭建科技創新交流平臺,進一步促進中以合作。中以(上海)創新園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樞紐區位,打造以先進材料、生命健康、智能科技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目前已吸引50家生物醫藥、智能研發等領域企業入駐。
螳螂慧視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進駐中以(上海)創新園的企業。“企業初創期的發展離不開區域政策扶持和稅費優惠的支撐。”螳螂慧視相關負責人張曉峰坦言,實實在在的稅收優惠措施,讓企業充分享受到了減稅降費政策紅利。2020年度,螳螂慧視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430萬元。2021年該政策“紅利加碼”,螳螂慧視在三季度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超過660萬元。此外,享受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政策已收到退稅金額140多萬元。
螳螂慧視是稅務部門一路護航“創新基因”的縮影。近年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成為國家支持科技創新的有效抓手,隨著稅收優惠力度不斷加大,企業研發創新的底氣不斷增強。“獲得的優惠資金將持續投入光學、硬件、軟件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術研發。”張曉峰表示。
科技創新不僅為實體經濟注入發展動能,更有效拉動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三年來,長三角地區企業不斷加大高技術服務投入,占企業總投入比重由2018年的3.8%提升至2021年的4.4%。研發和技術服務貿易額占全國比重由2018年的27.5%提升至2021年的32.5%。其中,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加快突破,并輻射到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從長三角地區購進研發和技術服務金額占比由2018年的31.5%和18.5%提升至2021年的35.2%和27.6%。
與此同時,一體化交易市場也在加速推進。據統計,長三角地區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全國比重由2018年的29.8%提升至2021年前10個月的32.5%,部分地區試點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制度,技術合同成交額合計增長34.2%,較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速快4個百分點。
協調,打造區域集群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后,國家稅務總局于2019年11月出臺了16項稅收支持措施,2020年再次推出支持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10項措施,形成“16+10”稅收支持體系。受益于長三角地區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有關地區迅速達成合作共識,從縱向產業一體化融合出發,再向橫向區域一體化融合鋪開。
從城鄉產業縱向融合看,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長三角地區縣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銷售收入占比由2018年的21.1%提升至2021年的23.6%。其中,稅務部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打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區域一體化引領協調發展。
在江蘇南通,“機器人小鎮”余東鎮推出以振康公司為龍頭的人工智能制造集群。稅務部門第一時間組建工作專班,引導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加快深度融合,實現優勢產業“強鏈、延鏈、補鏈”發展,產品在全國各地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企業中投入生產運用,成功研發的國內首創除塵環保機器人——智能煙塵廢氣捕集凈化系統,目前已在中聯風能公司投入使用。
蘇州華音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服裝出口加工企業,隨著國外疫情持續高發,原本是“香餑餑”的外銷業務停滯,為公司提供拉鏈、紐扣、面料的上游企業幾乎“失聯”。而此時,上海青浦一家五金拉鏈公司通過吳江、青浦、嘉善三地稅務部門聯合啟動的“云鏈通”行動,迅速“鎖定”了華音制衣這家潛在購貨方。在兩地稅務部門的牽線搭橋下,兩家企業很快對接成功,這讓華音制衣的負責人王成華落下心中大石。
長三角發展縱合橫通、全面協調新局面的產生,助推杭合創新帶建設,推動杭州、合蕪蚌兩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互動,也協同推進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構建布局合理、協作緊密的創業體系。數據顯示,浙皖兩地銷售收入占長三角地區比重分別由2018年的25.8%和7.8%提升至2021年的29.6%和8.5%,與滬蘇兩地的差距逐漸縮小。
綠色,擁抱碧海藍天
南通五山片區,杉樹成林、蘆葦搖曳,水鳥翔集、江水悠悠。
自2018年環保稅開征,在稅收政策的正向激勵之下,長三角地區企業主動減排、上線自動監測設備、積極推進環保技術改造,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企業發展動能增強,污染因子也隨之下降,長江沿岸生態環境總體向好。江蘇省如皋市富港水處理有限公司積極響應“長江大保護”政策,一年節約環保稅140萬元,稅費減免讓企業有了更充裕的資金投入生產。
數據顯示,長三角生態一體化加快“綠色”轉型成效明顯。三年來,長三角火力發電占比持續回落,2021年前11個月占比較2018年下降4.7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明顯提升,核電、太陽能發電占比較2018年分別提高1.8個和2.5個百分點,風力、生物質能等其他發電占比提高0.4個百分點。
服務護航,企業“造綠”水平更高。浙江省永嘉縣百盛閥門有限公司財務會計吳小燕以前每個季度申報環保稅,要按照排放物種類、排放口等逐項逐月填報,需花費較長時間。如今,稅務部門優化服務,上線申報批量導出導入功能后,兩分鐘就能完成申報。
面對生態環境治理的共性難題和基礎領域,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與生態環境部門深度合作,聯合宣傳、聯合執法,倒逼企業技術升級、自覺進行排污監測。三年來,長三角地區環保設備投資占設備總投資比重由2018年的3.9%提升至2021年的4.8%,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業銷售收入占全國比重由2018年的25.6%提升至2021年的28.1%,綠色稅制下生態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一體化區域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大步邁進。
開放,領航逆流而上
長三角地區一直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在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我國引進外資逆勢而上,中國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已成為全球投資的熱點。2018年~2020年期間,長三角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兩年平均保持3.6%的增速,較全國平均水平快0.9個百分點。
201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成立,拉開了中國自貿區改革試驗的大幕。而隨著2020年9月安徽自貿試驗區啟動建設,全國自貿試驗區戰略布局實現了長三角全覆蓋,形成百花齊放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在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的過程中,各地先行先試,探索形成了超過200個創新成果,不少經驗已向全國推廣。其中,稅收制度作為試驗田內容之一屢屢創新,積累了豐富成果。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為自貿試驗區助力,為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力量。
作為先行者,上海自貿試驗區不斷完善企業準入“單一窗口”制度,推行對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所得分期繳納所得稅,啟運港退稅等稅收政策創新,為其他自貿試驗區奠定了稅收制度基礎。2019年,臨港新片區成立并提出要建立實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和政策,部分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15%優惠稅率的政策彰顯了其鼓勵技術創新與進一步開放的政策導向。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自貿試驗區成為我國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試驗場,稅收則在這片改革開放的高地上,發揮自身力量,助推開放之門。三年來,外資企業進駐長三角意愿不斷增強,長三角地區新辦外資涉稅市場主體占全國新增外資涉稅市場主體的比重由2018年的22.1%提升至2021年的30.1%。
共享,激發內生活力
做好長三角一體化這篇大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打破空間界限、突破辦事梗阻,讓信息共享,讓服務無界。
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在“16+10”稅收支持體系框架內,立足“讓數據多跑路、納稅人少跑路”,大膽探路、先行先試,為實現跨區域通辦提供了堅實基礎。
2020年12月,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聯合制定了《長江三角洲區域通辦工作方案》,明確長三角區域通辦工作的原則、范圍和方式。通過前臺流程優化改造和后臺數據共享復用,實現了一批跨省涉稅事項的無縫銜接,大大便利了市場主體。
“多虧了企業跨省稅收遷移服務的新舉措,我們只花了1天時間就順利從江蘇昆山遷移至上海青浦,相關權益還可延續享受。”作為長三角地區首家即時辦結跨省(市)遷移稅收業務的企業,上海小西幾家居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萬惠深有感觸。
互設自助辦稅終端、設置“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專窗”、搭建遠程視頻連線咨詢平臺……越來越多跨區域業務“同城化”的新變化,讓納稅人繳費人耳目一新。
依托長三角區域數字產業優勢,江蘇省稅務局牽頭制定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智慧稅務中心建設方案》,推出14項重點建設內容,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更多“智慧服務”,加快區域稅收大數據和稅務智慧中心建設。在浙江,稅務部門為“飛地”企業提供云簽章、云約談等一系列“云服務”;在江蘇,吳江區稅務部門搭建長三角一體化智慧辦稅中心。
大數據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企業,企業信用等級的增值利用也是重中之重。
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制定《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共認實施方案》《關于共認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聯合上線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信用級別聯合發布平臺,促進納稅信用評價體系信息共享共用。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稅費政策和優質服務的“雙輪驅動”下,稅務部門將更大力度融入一體化、服務一體化、推進一體化,釋放改革紅利,疊加政策利好,以新發展階段稅收現代化助力長三角更高質量發展,推動長三角巨輪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劈波斬浪、勇毅前行。 (郭瑞軒 吳冬亮、彭楨參與采寫)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