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發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國家能源局發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對2022年我國能源發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意見》提出穩步推進結構轉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2.2%左右。
能源生產總量穩健提升,發電量預計超9萬億千瓦時
從發展目標來看,2022年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4.1億噸標準煤左右,較2020年提升3.3億噸標準煤,較2025目標還有至少1.9 億噸標準煤以上的空間。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6億千瓦左右,發電量達到9.07萬億千瓦時左右,同比增11.81%。新增頂峰發電能力8000萬千瓦以上,“西電東送”輸電能力達到2.9億千瓦左右。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約 30 億千瓦。據中電聯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為23.77億千瓦,據此估計2022年將新增2.2億千瓦裝機。
穩步優化能源結構,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意見》要求穩步推進能源結構,煤炭消費比重穩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較2020年提升1.4個百分點,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8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2.2%左右。2021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合計為8393億千瓦時,占用電總量比例為10.35%,據此估計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合計為1106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1.85%。
《意見》強調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優化近海風電布局,開展深遠海風電建設示范,穩妥推動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水風光互補基地建設。繼續實施整縣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建設,加強實施情況監管。
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充分利用油氣礦區、工礦場區、工業園區的土地、屋頂資源開發分散式風電、光伏。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發布2022年各省消納責任權重,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綠色電力證書制度。我們認為風、光開發仍將堅持集中式與分散式并舉路線快速新增裝機規模,并且充分保障新增裝機的消納能力,從而實現新能源電力的產銷平衡,實現促進新能源電力在平價情形下自發發展。
加強煤炭煤電兜底保障能力,有序推進水電核電
《意見》還提到要加強煤炭煤電兜底保障能力。統籌資源接續和礦區可持續發展,有序核準一批優質先進產能煤礦。加快推進在建煤礦建設投產,推動符合條件的應急保供產能轉化為常態化產能。不同于2021年強調煤炭“上大壓小、增優汰劣”,對煤炭產能進行置換,2022年強調有序核準、推進優質煤礦產能實現投放。
我們認為我國富煤資源稟賦已重新成為普遍共識,煤電短期內作為我國電力體系壓艙石的重要地位不會發生改變,煤電煤炭保供政策得到充分重視,煤電長協煤機制有望加速落地。《意見》剔除有序推進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推動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前期工作,建成投產白鶴灘、兩河口水電站全部機組,加快推動雅礱江孟底溝、黃河羊曲水電站建設,推進旭龍水電站核準,水電裝機達到4.1億千瓦。建成投運福清6號、紅沿河6號、防城港3號和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等核電機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推動新的沿海核電專案核準建設。
我們認為水電和核電作為我國電力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大型水電站有序投產,水電保持穩健發展。2019年重啟核電審批后,《意見》首次強調積極有序推進核電專案核準建設,為我國核電事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積極推進輸電通道建設,保證綠電消納能力
《意見》要求積極推進輸電通道規劃建設。結合以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開發及電力供需發展形勢,積極推進規劃已明確的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前期工作,條件具備后,抓緊履行核準手續。加快建設南陽~荊門~長沙、駐馬店~武漢、荊門~武漢、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等特高壓通道。
推進重點輸電通道配套的電網、電源工程建設,著力提升輸電通道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我們預期特高壓通道的建設將與各大清潔能源基地協調進行,未來風電、光伏及大型水電站的消納問題有望得到充分保障。
當前時點,我們仍然看好電力行業兼具火電觸底反彈的價值和新能源快速增長的成長邏輯,優先看好火電轉綠電的標的。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煤價下行幅度不及預期;新能源裝機不及預期;電價上漲不及預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