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萬孚生物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公司一季度營收26.25億元,同比增長276.87%;一季度凈利9.04億元,同比增長481%。值得一提的是,萬孚生物在2021第四季度僅實現凈利潤約720萬元,據此測算,公司今年一季度凈利環比大增約124倍。
4月25日,在市場暴跌的背景下,萬孚生物股價開盤震蕩走高,尾盤收漲0.39%,報收46.76元/股,目前市值208.1億元。
新冠檢測助業績增長
萬孚生物業績的高增長,源于新冠檢測業務的推動。
2021年,在Omicron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大流行毒株的背景之下,歐洲市場對于新冠抗原自測產品的需求迅速上升,不少地方出現了“一盒難求”現象。
為順應這一趨勢,公司積極推進新冠抗原自測產品在世界各國的注冊準入,截止目前公司新冠抗原自測產品已經通過歐盟CE認證,并獲得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家的新冠抗原自測證書。公司的新冠系列檢測試劑已銷售覆蓋歐洲、亞洲、拉美、中東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2月中旬以來,國內疫情也開始呈現多點散發的趨勢,因為動態清零的政策,對于新冠檢測試劑的需求也是居高不下。
3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關于印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的通知》,表示決定在核酸檢測基礎上,增加抗原檢測作為補充。
截至3月23日,國家藥監局已先后批準19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品,這些產品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包括萬孚生物、明德生物、華大基因、諾唯贊、熱景生物、萬泰生物、樂普醫療、東方生物等。隨著抗原檢測產品大規模推行,將會催生巨大的用量需求,新冠抗原自測領域有望迎來高速增長。
市場需求大增提振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除了萬孚生物,九安醫療、明德生物、亞輝龍、凱普生物等新冠檢測企業一季度的業績也大幅增長。
比如九安醫療預計2022年一季度凈利超140億元,最高預增420倍;明德生物披露2022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歸母凈利潤為13.5億元—1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5.61%—324.91%;亞輝龍預計2022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4.5億元至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倍。
國內POCT第一股
萬孚生物專注于POCT 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在非血糖POCT 的市場份額位列國內產商首位。
在醫療器械領域,IVD(體外診斷)無疑是一個備受矚目的行業,POCT更是其中增速最高的子行業。
POCT是指通過便攜試劑和儀器在病人身旁進行的臨床檢測及床邊檢測,在采樣現場即進行樣本分析的診斷方法。其優點在于診斷時間更短,占用病人以及醫護人員更少的檢驗時間,相較于傳統的檢驗流程更為快速便捷,有助于降低醫院醫療資源的占用率。
據Kalorama Information研究預測,到2023年,全球自檢和專業POCT市場規模將達到120.7億美元和94億美元。國內POCT市場規模預計到2024年有望達到290億元,2019-2024年復合增長率大約達到20.9%,疫情明顯加速了這一過程。
萬孚生物產品涵蓋傳染病、慢病、毒品檢測和優生優育四大管線,其中,傳染病和慢病貢獻主要營收,占比超80%。
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為 63.91%,凈利率高達34.35%。公司凈利率穩中有升,近幾年都維持超20%的水平。作為醫療檢測公司,萬孚生物的盈利能力可觀,在行業內具備比較優勢。
從國內競爭格局上看,羅氏、強生、雅培等外資企業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中國廠商也在快速崛起,萬孚生物的市場份額最高,其次是三諾生物、基蛋生物等。隨著國內企業研發能力的不斷提高,有望在POCT 領域與外資“分庭抗禮”,加速國產替代。
目前POCT在國內外的滲透率11%左右,還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 30%左右的占比有著較大差距。未來隨著國內一些政策配套措施的落地,POCT有望維持高景氣。這些措施包括——
1.分級診療:分級診療是醫改重點推進項目之一,POCT操作簡單、單價低、通量小等特點,非常符合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在此的滲透率不斷提高。
2.五大急救中心:國家明確提出,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需設置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中心、新生兒中心), POCT 能快速出結果,符合急診的檢測需求,是必備產品。據體外診斷網數據,五大中心的建設完成后,將為POCT市場帶來百億級的增量。
3.慢病個人自檢: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病的發病率攀升,2020年患者數量已超2.6億,但自檢滲透率遠低于發達國家,當前自檢需求正在提升。
從萬孚生物的財務數據看,慢病檢測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板塊,收入從 2015年的 0.76 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 6.06 億元,復合增速達 68%。2020年,由于疫情期間醫院就診量下降,慢病板塊短期承壓。2021 上半年,慢病業務快速恢復,同比增長186%,龐大的慢病群體,將是該領域未來高速增長的基礎。
結語——
萬孚生物作為行業翹楚,未來業績確定性不錯。醫療器械領域歷來是牛股的集中營,因為行業的競爭壁壘在于豐富的研發經驗,后來者較難輕易跨越Knowhow積累階段。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國內集采沖擊將長期存在,行業內卷嚴重,一定程度上會壓制醫療器械板塊的估值水平,對于相關公司的后市表現,也不宜預期過高。
作者|飛魚
編輯|lele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