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持續顯效發力,工業企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4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555.7億元,同比增長8.5%。
“能源保供措施有效推進,煤炭等能源產品生產較快增長,疊加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共同帶動相關行業利潤快速增加。”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說。
部分行業利潤增速加快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扎實做好助企紓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各項工作,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平穩增長。
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8%,較1至2月有所改善。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利潤由1至2月的下降轉為增長11.1%;醫藥制造業利潤因基數較高同比下降8.9%,但降幅較1至2月收窄8.7個百分點,其中3月利潤同比增長12.0%。朱虹表示,兩個行業合計拉動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1至2月加快1.6個百分點。
受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產能釋放、醫療設備需求增多等因素推動,一季度部分裝備制造行業利潤增速有所加快。電氣機械行業利潤增長10.4%,增速較1至2月加快4.7個百分點;專用設備行業利潤增長4.8%,增速加快0.8個百分點。部分消費品行業利潤增長有所好轉。其中,紡織、食品制造、煙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4.0%、13.3%、9.4%,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降幅較1至2月收窄6.5個百分點。
“從決定企業利潤的量、價、成本三因素框架看,3月工業生產量、價齊跌,加上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企業盈利改善,但去年同期基數效應下降,推動1-3月規上企業利潤增速較1-2月有所回升。”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認為,從結構上看,3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較前值上行,主要原因是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呈沖高小幅回落趨勢,對上游行業利潤增速起到較大的拉升作用。同時,在保供穩價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營業收入利潤率低位回升。
紓困政策繼續發力
利潤實現平穩增長的同時,規上工業企業單位費用也在下降。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減少0.54元,較1至2月減少0.18元。
這主要得益于央地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的持續顯效。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部署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系列措施。如,引導加強金融服務,推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較快增長,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推進制造業強鏈補鏈和產業基礎再造,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等,擴大有效投資;等等。
從地方上看,一季度各地工業經濟“成績單”亮眼。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6%,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7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增幅高于全國3.8個百分點……“在一季度工業經濟‘開門穩’基礎上,重慶將實施六大專項行動,全面振作并持續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重慶市經信委近日召開新聞通氣會稱。
河北著力做好頂層設計,有效助力工業企業紓困解難。先后制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35條措施》,會同省發改委制定《提振工業經濟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從減稅降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等方面釋放惠企政策紅利。一季度,河北省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52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4.6%,分別拉動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提高5.8個、5.5個百分點。
接下來還有更多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如湖北近日制定了《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13條舉措確保全年工業運行實現既定目標。包括抓好東風本田四廠等200個以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重點項目,實施華星光電t5等482個億元以上新興產業重點項目,推動51個預增產值過10億元、643個預增產值1億元以上工業增長點發力。新開工和改造一批重大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
貴州則計劃安排4億元財政資金,用于支持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其中,支持工業企業按照智能制造國家標準打造數字產線、無人車間、智能工廠、燈塔工廠,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不超過總投資30%、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補助。貴州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貴州省出實招支持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將有力幫助工業企業紓困解難,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提振工業經濟仍有基礎
“總體來看,一季度減稅降費、助企紓困多措并舉,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平穩增長。但也要看到,外部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給工業經濟平穩發展帶來諸多挑戰,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朱虹表示。
據介紹,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雖然保持增長,但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3.8個百分點。此外,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放緩,工業產銷銜接水平下降,企業庫存高位運行。
短期內工業利潤放緩壓力偏大。伍超明分析,一是4月國內散發疫情持續蔓延導致人員、商品等要素流動進一步放緩,將對工業生產形成一定沖擊。二是疫情影響下消費恢復疲弱,工業需求端仍面臨制約。三是地緣政治沖突影響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短期或維持高位,但海外需求趨于回落,加上未來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翹尾因素下降,預計PPI對工業利潤的支撐將繼續減弱。四是中下游行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需求放緩和成本上升雙重壓力,經營困難仍大。
盡管面臨壓力,但也要看到,“我國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恢復發展的總體態勢沒有改變,提振工業經濟仍具有堅實基礎。”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杰表示,應對當前壓力,要加強前瞻性預判,做好跨周期調節,實施精準性對沖。
據了解,針對部分物流受阻,對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暢通帶來壓力,工信部正在完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制度,建立汽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日調度機制,并加強部門聯動和政策協同,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物流運輸中的問題訴求,努力做到“原料運得進、產品運得出”。
朱虹表示,下階段,要落實落細支持實體經濟穩定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持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保障物流暢通,著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工業經濟持續健康運行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