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球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搶奪上游鋰資源時,歐洲市場突然爆出冷門,歐盟考慮將鋰列為有害物質,引發市場討論。有人認為,一旦提議通過,將對鋰電行業造成打壓。不過也有聲音認為,歐盟此舉是為實現鋰電池生產的規范化。
歐盟“禁鋰”?
日前,歐盟或將鋰列為有害物質的消息再次發酵,似乎對當下價格日益高漲的鋰資源價格,以及新能源行業潑下一盆冷水。
(資料圖片)
實際上,該事件早于2022年中旬就見諸報端,追根溯源,在今年6月,市場曝出歐盟委員會正在評估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HCA)的一項提案,該提案將碳酸鋰、氯化鋰和氫氧化鋰歸類為了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材料。
彼時消息稱,歐盟委員會將在7月5日至6日召開會議,討論是否將鋰等材料列為危險物質,最終決定預計將于2022年底或2023年初做出。
而當下該事件再次發酵,是因為是離歐盟的表決日程迫近,歐盟委員會最早可能在本周做出決定。
影響幾何?
眾所周知,歐盟已經早早列好禁用燃油車的時間表,也早早發力以鋰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一旦議案通過,將對新能源產業造成何種影響?
目前看,雖然該議案有意將鋰列為有害物質,但并未直接禁止進口鋰,這可以讓歐盟市場的鋰電從業者大大松口氣。
但市場人士認為,如果議案落實為法律,將使鋰相關的加工、包裝和存儲更為嚴格,從而增加鋰加工企業的成本。
資料顯示,歐洲的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等國均有鋰電生產基地,按計劃,2025年歐洲電池和儲能所需鋰的80%將實現自給。不過歐盟鋰資源基本依賴進口,大部分來自智利,小部分來自美國等地。一旦包裝費上升,將大大增加本地廠商的成本開支。
對此,全球最大鋰生產商雅保(Albemarle Corporation)首席執行官Kent Masters表示,如果歐盟將鋰列為有害物質,將會增加公司的成本,不過雅保并不打算離開歐洲。
雅保公司(Albemarle Corporation)是一家美國化工企業,總部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在鋰、催化劑、溴和表面處理四大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公司在德國Langelsheim擁有相關鋰工廠,該工廠自1921年開始生產鋰,員工超過600人,此前預計將貢獻雅保2022年凈銷售額的8%。
不過從當下發展形勢看,有部分德國汽車企業將新能源產業進行轉移,或能規避潛在政策風險。如寶馬正計劃將旗下MINI電動車的生產線從英國老家遷至中國。
中國擁有較為完整的鋰電產業鏈,包括裝機量領先的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中創新航(03931.HK)、國軒高科(002074.SZ)、遠景動力、孚能科技(688567.SH)、蜂巢能源、億緯鋰能(300014.SZ)、欣旺達(3002073.SZ)、瑞浦能源、力神等,領銜全球鋰電發展。
氫燃料電池機會來了?
歐盟關于鋰電有害物質的討論,讓氫燃料電池迎來機會。
氫燃料電池同樣是實現碳中和的能源路徑,其在使用過程中清潔無污染,是名副其實的清潔能源。
歐洲市場也對氫燃料青睞有加,此前歐盟委員會還發布《歐盟氫能戰略》,預計到2030年將需要投入240億-420億歐元,到本世紀中葉將需要投入1800億-4700億歐元。
2020年11月,德國國鐵(Deutsche Bahn)宣布與西門子開發氫氣動力火車,該列車有600千米左右的續航力,同時時速可達160千米。2020年9月,法國空客還發布三種氫動力概念的飛機。
但現階段掣肘于技術等因素,氫燃料電池的造價太高。再具體到其商業化的終端氫能汽車上,加氫站等配套建設更加“燒錢”,所以在推廣上遠不如鋰電。
但隨著技術、商業化等持續推進,清潔氫氣的成本將在10年內降至液化天然氣的水平。日前,法國公用事業公司Engie SA亞太地區能源解決方案首席執行官Thomas Baudlot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的綠色氫氣在經濟上沒有替代能源的競爭力,但10年后不會是這樣。這種燃料是Engie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管歐盟會否將將鋰認定為有害物質,作為新能源的重要技術路線之一,氫燃料電池降本增效確實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作者|砍柴人
編輯|May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