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三季報10月19日揭曉。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前三季度,國內實現生產總值(GDP)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我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三次產業均已轉正
農業增長最快
受疫情沖擊,一季度我國經濟被迫“深蹲”,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隨著復工復產推進,GDP增速轉正,增長3.2%。三季度進一步提速至4.9%。
一二三產業也分別亮出成績單。前三季度,農業生產形勢較好,成為三次產業中增速最快的產業。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增速與上半年持平,其中三季度增長3.9%。全國夏糧早稻產量合計17010萬噸,比上年增加224萬噸。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主要秋糧作物總體長勢較好,秋糧生產有望再獲豐收。備受關注的生豬生產逐步恢復。三季度末,生豬存欄37039萬頭,同比增長了20.7%。
隨著工業生產加快、服務業復蘇,第二、第三產業在前三季度亦順利轉正,前三季度分別同比增長0.9%、0.4%。就細分領域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及現代服務業等成為今年工業和服務業復蘇的重要動力。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9%、4.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9%、7.0%。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談民憲表示,疫情后國內經濟快速修復,既取決于經濟穩增長的基本面未變。同時得益于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等支持。
多項經濟數據首次轉正
零售走出疫情深度沖擊
在10月19日公布的經濟數據中,出現了多個“首次”: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上半年為下降3.1%。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231151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中信建投證券一位分析師指出,這將為全年經濟復蘇打下基礎,但要注意的是,當前經濟恢復仍不夠平衡,首先是供給側恢復快于需求側,而需求側中投資的恢復又快于消費。
統計局方面認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下降,但從趨勢上看,我國零售已走出疫情帶來的深度沖擊,慢慢處于恢復之中。
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由負轉正
今年三成消費花在食品煙酒
就業方面,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9.8%。
收入方面,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6%,年內首次轉正。
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2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下降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6.6%。其中,三成消費花在食品煙酒。
武漢科技大學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進一步復蘇,但復蘇邊際值得注意。調控層面應從擴大投資、刺激消費和擴大出口等手段,轉向更注重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從而給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內生力量。(李程)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