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大幅跳空低開,開盤跌25%,隨后跌超31%,報32.14美元/桶。WTI原油期貨跌幅迅速擴大至27%至30.07美元/桶。由于受疫情沖擊疊加OPEC+談判失敗,亞太市場開盤之際,國際油價崩盤,布倫特原油期貨數秒內崩跌31%,每桶從45美元跌至31.52美元,WTI原油期貨盤初狂瀉28%,跌至30美元/桶。
3月12日,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48美元,收于31.5美元/桶,跌幅為4.49%。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57美元,收于33.22美元/桶,跌幅為7.18%。
如此劇烈的下跌幅度,也帶動了全球相關期貨與股票市場狂跌,金融市場呈現出震蕩態勢。震驚之余,不免疑問,造成這次油價暴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否意味著石油行業的寒冬已至?
油價暴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市場供需不平衡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大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表示,原油通常與經濟運行緊密相關。由于產油國受到國際政治影響不斷地調整產量,使得原油價格受到供需兩方面的擾動。而此次備受市場矚目的OPEC+會議最終意外“談崩”,沙特表示,如有需要將增產,這對于當前“神經緊張”的油市來說,可謂是重重一擊。
就需求端而言,疫情的暴發,使大量航班取消,不少企業停產,旅游業陷入蕭條,全球經濟活動節奏顯著放緩,原油需求也隨之大幅下滑,從而造成石油市場疲軟,也給世界經濟的增長前景蒙上了濃重的陰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上周也大幅下調了全球增長預期。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預測也頗為悲觀,若疫情出現全球暴發的態勢,2020年全球GDP增速將較基準下滑1.3%(1.1萬億美元),且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速恐將降為0。
英國金融數據公司Mar kit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對原油的日需求量減少近400萬桶。伊朗石油部部長贊加內日前也表示:“這是前所未有的季度下降紀錄。”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減少了石油需求,導致了石油市場供需失衡。進入2020年以來,國際油價呈現大幅下跌趨勢,布倫特油價從最高點的71.75美元/桶跌到了3月5日的45.18美元/桶,累計跌幅超過37%。
就供給端而言,“降價+增產”是油價暴跌的導火索。天風期貨研究所所長賈瑞斌認為,原油重挫,首先是受到了需求塌方帶來的壓力。隨后,各產油國為了自保,打破了過去脆弱的減產協議,其中沙特等國甚至選擇增產來保障自己的財政收入。這就意味著原油市場出現了需求塌方、供應增加的雙殺局面,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罕見性的下跌。
金聯創石油首席研究員鐘健指出,目前,可以追溯的原因是OPEC+減產談判失敗以及會議后沙特的“降價”。這表明,油價中因恐慌而造成的價格泡沫已到了極度膨脹的時刻。但是,這也恰恰說明,這將是大跌行情發生轉機的前夜。
為了穩定國際油價,以沙特為首的OPEC計劃采取“限產保價”措施。此前的石油減產協議將在今年的3月底到期,業界人士普遍推測近期將簽訂新的協議。其方案是將現有210萬桶/日減產計劃延長至2020年底,同時,額外減產150萬桶/日,相當于全球需求的1.5%左右。在額外減產計劃方面,OPEC成員國削減100萬桶/日,非OPEC成員國則削減50萬桶/日。
但這一方案沒有得到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OPEC產油國的支持。隨著談判破裂,沙特打出了“降價+增產”的“組合拳”,一舉震驚了國際能源與金融市場。在展示其國際原油市場“獨特地位”時,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也讓沙特率先嘗到了油價下跌的滋味。據悉,沙特股市開盤后即大幅下跌,沙特證券交易所股指當天大幅下跌8.3%。其中,沙特阿美股價重挫9.1%,跌破了去年12月IPO時的32里亞爾的發行價,市值蒸發約1500億美元。受沙特股市連累,海灣國家股市3月8日紛紛出現暴跌,單日跌幅創下過去15年來之最。
供需關系失衡是此輪油價暴跌的表面因素,而其本質則在于政治博弈,這也將加大國際能源市場的持續動蕩。
分析認為,迫于財政壓力和經濟支柱只能依靠石油的單一性,沙特希望伙同俄羅斯與OPEC一起減產,以維持供需平衡和相對較高的油價,其本意是追求更多的產油國經濟利益。而俄羅斯則認為,OPEC減產的市場份額正不斷被美國頁巖油產量所占據。
由此而形成的低油價格局,將令包括沙特和俄羅斯在內的產油國經濟遭遇嚴峻挑戰。股市震蕩加劇,財政壓力加大,而如果超低油價一直持續下去,很多產油國將面臨致命壓力,同時,也會對美國產生巨大影響。頁巖油的生產成本較高,面臨競選壓力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不愿看到股市和其他經濟數據有所惡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許勤華認為,本次油價暴跌的直接導火索是俄羅斯退出OPEC與OPEC+減產協議“談崩”。多年來,沙特通過OPEC+構架拉攏俄羅斯,以對抗美國頁巖油。但是,眼看著美國石油出口產量年年見長,沙特不僅既定的目標未能達到,其市場份額還被俄羅斯分走一部分,這令沙特感到失望。
對外經貿大學海灣研究中心丁隆教授認為,長期以來,國際油價主要靠OPEC+的限產協議才得以維持,并沒有真實反映出實際上供過于求的市場情況。
許勤華認為,全球油價自2015年起就已經出現低油價新常態,這次暴跌后最理想結果是OPEC+減產協議重啟,油價回歸到合理的價格區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