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以來,在成都高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指定的公共道路上,4輛公共汽車和8輛出租車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測試。這也是四川省首個在公共道路的無人駕駛示范場景。
經過約一個月的路測,實際測試情況如何?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如何保障?路測中是否遇到一些難題?何時實現載人?《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展開采訪。
多方加持保安全
3月10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成都市交通運輸局、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聯合發布通告,明確成都高新區及龍泉驛區部分道路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測試時間為每天9時至17時(雨、雪、霧等惡劣天氣、道路施工等情況下除外)。
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都5G智慧城智能駕駛項目經理譚欣告訴記者,2021年4月,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百度阿波羅智行信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啟動智能駕駛項目一期建設,“首批12輛智能網聯汽車均基于百度阿波羅自動駕駛平臺開發。”
百度智能交通四川業務部副總經理杜雨告訴記者,這些無人駕駛車輛上裝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種傳感器,通過融合感知算法對各類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進行處理,讓測試車輛準確感知道路周邊環境,并告訴車輛應執行什么操作。
記者了解到,為給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更高的行駛安全保障,新川科技園測試區域內35個路口、約30公里(雙向約60公里)道路已完成智慧化改造,讓“聰明的車”連接“智慧的路”。例如,在路口加裝了AI攝像機、激光雷達、邊緣計算單元和RSU等感知、計算和通訊設備。通過后方的運營監測平臺,可以直觀地看到所有路口的感知情況,以及無人駕駛出租車、公交車車輛實時的運營狀態,通過平臺面板也能清晰看到所有的道路數據及設備狀態。
道路的智慧化改造則包括車路協同智能基礎設施建設、C-V2X網絡建設、車路協同應用軟硬件開發、MaaS(出行即服務)平臺研發等多項技術創新。智慧化道路覆蓋地鐵站、科技園區等主要地標建筑,輻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下稱“成都大運會”)相關體育館。
智慧化改造有什么用途?譚欣說,如果出現在測試道路范圍內發生交通事故或道路施工等影響行駛的情況,路口的感知能力和邊緣計算分析能夠將道路情況通過RSU實時傳輸給無人駕駛車輛,同時回傳到后臺。“這就讓‘AI老司機’開車時,能夠提前接收到前方幾個路口的道路情況,從而提前做出判斷。”
《經濟參考報》記者還了解到,除了智能化道路,無人駕駛車輛本身也具備很高的智能水平,因此能夠在常規的非智能化道路上進行測試。
測試結果達預期
譚欣告訴記者,這批無人駕駛車輛測試已接近一個月的時間,未發生事故,測試的主要內容包括高精地圖定位、通信、路口感知、車路協同等方面的能力測試,“這些測試進展比較順利,基本達到了預期。”
不過,面對復雜的現實路況,測試期間,無人駕駛車輛也遇到一些小問題。譚欣說:“在特定場景,比如地鐵站周圍一些車輛亂停亂放阻擋機動車道,對無人駕駛車輛的正常行駛識別有一定影響;另外,非斑馬線上電瓶車和行人的突然闖入,也會對行駛產生影響。”
譚欣說,針對自動駕駛在日常測試中面臨的實際路況,百度正在不斷進行技術迭代,讓“AI老司機”積累更多經驗,提高其對道路突發情況的“容錯”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載人運營是方向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這批車輛在測試期間還沒有載人。與此同時,路測期間,公共汽車前后各配備一名安全員,前面的主駕駛安全員是經驗豐富的A照司機,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快速接管車輛;車后安全員則及時關注車輛兩側信息并向前方安全員匯報。
譚欣說,按照相關政策,無人駕駛車輛在滿足單車空載運行不低于1000公里里程、時長不低于240個小時的道路測試后,可以向主管部門申請載人測試。下一步,成都高新區計劃開展無人駕駛載人測試,“一切順利的話,力爭在今年6月份舉行的成都大運會期間實現載人運營,通過無人駕駛公交車實現場館和地鐵站的接駁,讓更多人參與體驗,同時展現科技辦會理念。”
此外,項目方也在進行商業化運營測試,爭取在不久的將來,讓市民通過出行平臺服務打到無人駕駛的智慧車輛。“成都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的上路測試,標志著成都市汽車產業正式從‘傳統汽車時代’邁入‘智能汽車時代’。”譚欣說。(記者 李倩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