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耕剛剛開始,農民楊金山就在為明年的春耕做準備了。
楊金山是吉林省公主嶺吉星合作社農服部門的負責人。今年春節剛過,東北的冰雪還未完全消融,楊金山就帶領團隊忙著奔波一件“大事”:到周邊村屯收糞、撿糞。
“現在已經收上來三四千立方米的糞了。蔬菜場的老李家和三戶村的老馮家養了150頭牛,這些養牛大戶的牛糞我都預定好了!”楊金山說,“牛糞收回來就和打碎的玉米秸稈堆漚在地頭,漚上4個月左右的時間,到了秋季就發酵好了,天冷了就能往地里送了。”
用這樣的肥,不僅能改善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還能讓莊稼籽粒飽滿。“其實,我們今年漚的是明年的肥。今年用上的肥是去年已經發酵好的了。”楊金山說。
長春市地處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地地帶,是全國著名的產糧大市,黑土地占長春總耕地總面積的95%以上。隨著黑土地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綠色環保肥料出現在長春的田間地頭,化肥用量也在不斷減少。農民們也一改傳統,使用保護性耕作,讓原本變薄的黑土地又“肥”了起來。
吉星合作社施用農家堆漚肥已經有數年時間了,楊金山對農業的發展變化深有體會:“堆漚肥的施灑,提高了秸稈和畜禽糞污的利用率,減少了化肥用量。不僅如此,還提升了土地的有機質,實現產量增加和品質的提升,也實現了可觀的收益。農民都嘗到甜頭了!如今,一坰地產量接近兩萬七八千斤,收入達三萬塊錢以上。”
2015年,吉林長春啟動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公主嶺按照“增、保、養、調”(增加有機質含量、保水保肥、種植養地作物、調控養分)的技術路線因地制宜,綜合施策。今年,公主嶺市將落實堆漚肥面積達到25萬畝,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80萬畝。
與楊金山同樣忙春耕的,還有農安縣乾溢農業發展聯合社理事長徐國臣。最近幾天,他正在地里忙著“摟草歸行”的工作。玉米壟由寬變窄,秸稈覆蓋的地表壟壟分明。徐國臣撥開地里的秸稈,松軟的黑土泛著油光,用手一扣,有時還能看到蚯蚓。
徐國臣的聯合社采用的技術模式是秸稈全覆蓋還田免耕播種,實施的技術路線是機械收獲秸稈覆蓋還田、秸稈歸行、免耕播種、化學除草、深松施肥、病蟲害防治,采取42厘米(窄行播種帶)、88厘米(寬行秸稈覆蓋帶)的寬窄行種植方式。
“每年我們都在寬行秸稈覆蓋帶實施苗期深松追肥作業。”徐國臣說,“深松深度達40厘米,這樣不僅很好地解決了土壤板結問題,實現了干旱時根系向下深扎,玉米不打蔫,洪澇時降墑蓄水不徑流,還可以實施追肥作業,促進作物生長,一舉多得。”
黑土地保護的核心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有機質最直接的手段是秸稈還田和增施有機肥。在這些有利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可以保持持續穩產高產。
據長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2017年,長春的榆樹、農安、公主嶺實施了第一批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累計實施面積90萬畝(實際保護利用面積30萬畝)。2018年—2020年,長春市遴選出公主嶺市繼續開展整建制推進工作,保護面積50萬畝。幾年來,長春市采取了秸稈覆蓋免耕種植、增施有機肥、秸稈粉碎翻壓還田、休耕輪作、深松耕、平衡配套施肥、旱作節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保護黑土地。
據2020年長春市地力評價測試數據顯示,長春市耕地有機質平均含量27.6g/kg。榆樹市、農安縣免耕兩年以上的地塊,土壤微生物和分解酶增加明顯,土壤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為了進一步落實黑土地保護工作,長春市同中國科學院于日前共同啟動了“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今年,長春市已落實90萬畝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示范項目,同時計劃推廣1024萬畝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實施任務,完成1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指標。
此外,長春市還將完善黑土地保護實施意見,編制黑土地保護戰略總體規劃,組建黑土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制定《長春市黑土地保護激勵暫行辦法》,積極爭取承辦東北黑土地保護國際論壇,以擴大吉林黑土地保護模式影響力。(完)(李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