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發改委等17部門8月16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在加強生殖健康服務中提到,指導推動醫療機構通過健康教育、心理輔導、中醫藥服務、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輔助生殖技術等手段,向群眾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
在8月17日召開的“第24屆上海國際生物技術與醫藥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化與細胞所)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勁松表示:“輔助生殖技術可解決1/3患者生育問題。”
(資料圖)
李勁松同時表示,生殖和發育還有很多奧秘需要揭開,研究方向包括體細胞能否發生逆轉、如何重啟胚胎發育。李勁松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從只攜帶精子遺傳物質的胚胎中建立了 “類精子干細胞”,突破了精子不能被編輯的瓶頸。
他還提出未來的幾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體細胞重編程效率低、重編程細胞發育能力差、體細胞重編程的發生機制。
根據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援引的一項有關年輕男性精液質量的研究,整體上中國男性精子濃度在近十年間下降了31%,形態正常的精子比例下降近20%,精液質量下降是不孕不育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弗若斯特沙利文還指出,近年來中國和全球不孕不育癥患病率持續走高,中國不孕不育夫妻的數量逐年增加,人數在2020年達到了5050萬;另據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院士團隊分析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不孕發病率將近18%。
造成不孕不育發病率高發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女性生育年齡的延遲。據介紹,22-28歲年齡段是女性生育力和卵巢功能的高峰期,發生出生缺陷等不良生育結局的概率也最小。
在這一背景下,我國輔助生殖技術不斷規范、有序開展應用。喬杰介紹稱,我國目前已經成為輔助生殖技術實施量最大和水平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技術服務種類全,安全性高,治療成功率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相當,臨床妊娠率40%左右,并且在部分研究領域,比如著床前遺傳學檢測技術上處于國際領跑地位。
有統計數據顯示,到去年6月,我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有539家,人類精子庫共有27家,每年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周期數超過100萬。
不過輔助生殖技術目前的治療價格仍然高昂。以需求量最大的試管嬰兒技術為例,這種技術的檢查和治療的單次治療費用可高達5萬元,有半數以上的患者需要兩次或兩次以上的治療才能成功。
為何有大量的患者需要多次輔助生殖治療才能成功?專家表示,通過生育力評估,年齡在22-28歲的年齡段,即便有生育問題可以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相對容易解決;但女性年齡在35歲以后,生育力和卵巢功能、卵細胞質量迅速下降,治療成功率變低,費用也相對高,并需要多次反復、長時間治療。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生殖中心主任童國慶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輔助生殖治療技術目前的平均成功率已經達到40%-50%。他表示,目前仍然需要解決精子和卵子在結合過程中,一些胚胎不發育的問題。
“我們發現一些胚胎在生命早期的時候,細胞就已經表達老化的分子機制。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就是希望找到一些小分子,可以幫助細胞分裂并生長,同時促進胚胎的培養,改善胚胎質量。”童國慶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他還表示,對于大齡孕婦而言,希望通過這些新的技術,讓老化的卵子恢復活力。目前相關的研究機制已經發表,但仍需臨床上進行驗證。
童國慶認為,冷凍卵子目前的使用效率仍然較低,只有10%的冷凍卵子被最終使用,造成了醫療上的巨大浪費,而且冷凍卵子的過程本身會對卵子造成損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