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于當地時間12日簽署的一項鼓勵美國生物技術生產和研究的行政命令“擾亂”資本市場。
9月13日,A股以及港股市場中的醫藥外包(CXO)公司股價紛紛出現暴跌,其中藥明康德(603259.SH、02359.HK)A股股價跌停、H股跌16.82%;藥明生物(02269.HK)H股大跌超過19%;凱萊英(002821.SZ、06821.HK)A股跌停,H股跌幅超過12%;康龍化成(300759.SZ、03759.HK)A股以及H股跌幅均超過13%;泰格醫藥(300347.SZ、03347.HK)A股以及H股跌幅均超過7%。
CXO公司股價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波動,跟它們的收入構成情況有關。在中國一些頭部的CXO公司收入中,海外市場尤其是北美市場,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
【資料圖】
由于中國CXO企業在拓展北美業務中,通過并購的形式切入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有業內人士擔憂,受美國政策影響,中國企業并購當地企業的難度會增加。
短期內并購或受影響
CXO主要分為CRO、CMO/CDMO、以及CSO,分別服務于醫藥行業的研發、生產、銷售三個環節,可以簡單理解為研發外包、生產外包和銷售外包,其中研發外包與生產外包環節含金量最高。
目前,中國多家CXO公司的收入中,對海外收入、尤其是北美地區的收入依賴頗重,這跟當地醫藥行業研發景氣度密切相關。
如藥明康德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7.56億元,同比增長68.52%,其中公司來自美國客戶收入119.09億元,同比增長104%。
再如藥明生物,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72.06億元,其中來自北美市場的收入就達到38.96億元,占比一半以上。
又如康龍化成,今年上半年,來自北美客戶的收入占公司臨床研究服務收入的24.76%,來自北美客戶的收入占公司大分子和細胞與基因治療服務收入的84.17%。此外,博騰股份的主要業務收入也來自海外。
此次美國簽署的鼓勵美國生物技術生產和研究行政命令,對中國CXO企業影響如何?
目前,有部分企業已做出回應。
康龍化成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回應稱,關于美國準備推出一項生物相關產業支持性政策的消息,公司尚未了解到更多的細節,公司業務沒有受到相關消息的影響,公司對持續發展滿足客戶需求的“全流程、一體化、國際化”新藥研發服務能力充滿信心。
凱萊英董秘辦相關人員回復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公司與美國客戶合作的主要局限在小分子化學藥領域,收到的美國訂單皆是小分子化學藥物,不涉及生物合成藥,上述傳言對公司影響不大。
海普瑞總經理單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簽署的鼓勵美國生物技術生產和研究行政命令,會給中國的CXO行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具體對于該公司而言,壓力相對較小。“我們的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業務在美國,客戶也主要是美國企業,從理論上看,對我們美國CDMO公司——賽灣生物的影響,反而是正面的。”
有CXO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美國簽署的行政命令,或會給予在美國運行CXO業務的企業帶來一定的資金支持。目前對于中方企業而言,后續并購美國CXO業務可能難度會增加。而在CXO領域,并購又是企業做大的非常重要手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個別中國企業被傳出并購美國CXO公司受阻消息。
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公司Snapdragon Chemistry宣布,凱萊英之前宣布的收購將不會進行,原因是該收購未能就滿足美國財政部下屬的外國投資委員會的緩解條款達成一致。
今年2月份,凱萊英曾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合并方式以自有資金約5794萬美元(可根據Snapdragon公司的未來財務表現作出調整)收購Snapdragon公司除凱萊英已持有的股權外其他49名股東所持有的股權。本次收購完成后,凱萊英將持有Snapdragon公司100%股權。Snapdragon公司主要是為歐美大型制藥公司和中小創新藥公司提供創新藥原料藥連續性反應生產的路線開發、設計和工藝優化服務。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向凱萊英求證,對方表示:“公司暫時還沒有最終的確定結果,尚需等待美國商務部等監管部門發布的正式通知而定。”
長期發展受影響不大
回顧中國的CXO行業發展,僅有20年發展歷史,是在承接外資藥企研發生產外包需求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憑借著工程師紅利以及成本優勢,目前中國的CXO在全球CXO行業占著優勢地位。
從長期看,美國的政策會不會影響到中國CXO行業的崛起趨勢?
C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拜登此次簽署的行政命令旨在鼓勵本土生物制藥產業發展,在細則出臺之前對中國CXO企業的業績影響尚不明朗。
“對于國內CXO而言,判斷行業發展趨勢更側重于看基本面,美國此次的政策影響更偏向于是短期的,對長期市場成長來說影響不大。”王文華說,中國CXO企業相較于美國本土CXO在生物制藥的外包服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人力成本方面,中國遠低于美國本土的CXO,且有著充足的化學、藥學等專業科研人員儲備,可有效滿足美國本土生物制藥企業的相關科研外包需求;二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藥物原料的成本亦大幅低于美國本土,因此在藥物外包生產方面,中國CDMO企業相較美國本土企業亦有著成本優勢;三是,基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充足的患者病例資源,國內CXO企業在臨床階段可針對各類細分疾病做到快速的大量病例入組,以最快速度完成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評價,加快整體的新藥研發進度。基于這些優勢,中國CXO企業涵蓋了生物制藥從藥物發現、生產工藝開發、臨床前研究到臨床試驗等各方面的研發需求,可以說是國外生物制藥企業的理想合作對象,這也是中國CXO企業這些年在手訂單的飛速增長與海外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的原因。就長遠來看,美國出臺相關政策是難以填補中美CXO間的成本鴻溝的。
“如果將CXO產業鏈整體轉移至發達國家,對于很多美國藥企來說,會使得整體研發成本攀升。美國藥企不僅要面臨中國創新藥企的競爭,還有其他世界頂級醫藥巨頭競爭,后者不少也不是美國企業。如果美國藥企迅速拋棄全球質量和性價比最高的中國CXO產業鏈,也必然導致它們的研發成本攀升,這不符合拜登政府簽署相關行政命令的初衷。CXO模式是藥企全球研發產業鏈背景下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在拜登行政命令的明確細則沒有公布之前,我們不認為這對于中國CXO行業意味著重大的利空。”CIC灼識咨詢總監劉立鶴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