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投資出現較大波動時,對于“保險+投資”雙輪驅動的保險企業影響可想而知。剛剛收官的上市險企三季報顯示,由于投資波動的拖累,A股五大上市險企僅有一家實現凈利潤正增長。
第一財經梳理A股五大上市險企三季報數據發現,五家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合計下降24.29%,由此拖累它們的前三季歸母凈利潤下降15.63%,僅有中國人保(601319.SH,01339.HK)一家實現正增長。
而從負債端的保險業務來看,產壽險繼續呈現分化態勢,產險維持高景氣,而壽險新業務價值仍繼續承壓,但有部分轉型險企開始出現初步成效。
【資料圖】
(來源:第一財經根據財務數據梳理)
投資拖累凈利下降15.63%
從凈利潤表現來看,A股五大上市險企前三季度共實現歸母凈利潤1565.37億元,同比下降15.63%。而從五家險企的個體表現來看,呈現“一升四降”的局面。
具體來說,在五家A股上市險企中,僅有中國人保一家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3.1%的同比正增長,其他4家則呈現6%~57%的負增長。
中國人保表示,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得以上升,主要因保費規模快速增長,同時,受自然災害影響,去年第三季度賠付成本基數較高。
而在其他四家凈利潤下降的險企中,新華保險(601336.SH,01336.HK)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56.6%,是五家當中同比降幅最大的,第三季度單季歸母凈利潤僅實現300萬元,同比大降99.8%。
新華保險將前三季度凈利潤大跌的原因歸結于去年凈利潤的高基數,以及本期受資本市場低迷的影響,導致投資收益減少。
截至2022年9月30日,滬深300指數較年初下跌23.0%,恒生指數較年初下跌26.4%。事實上,在這樣的資本市場表現下,幾家上市險企均將投資收益下降作為自己三季度凈利潤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
第一財經梳理發現,五家A股上市險企前三季度共實現投資收益3328.78億元,同比下降24.29%。其中,唯一實現凈利潤同比上升的中國人保投資收益降幅最小,為9.6%;已實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總投資收益則同比大幅下降69%。
從保險資金的總投資收益率來看,除中國人保未披露該數據之外,其余四家皆呈現同比下降的態勢,同比降幅均在1個百分點以上。其中,新華保險從去年前三季度6.4%的高點降至今年同期的3.7%,大幅下降2.7個百分點。
而從絕對值來看,中國平安的總投資收益率最低,為2.7%,但由于其實行了新會計準則,與其他險企的總投資收益率可比性降低;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和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的總投資收益率相若,分別為4.1%及4.03%。但這三家險企的凈投資收益率水平均在4.1%~4.2%的區間,且同期波動不大。這意味著各家險企一貫重視收息性資產及高分紅股票,將其作為險資投資的重要“安全墊”。
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各家險企也是“鉚足了勁”,在保持大類資產配置戰略穩定的情況下,在戰術性投資上積極把握機會。今年前三季度投資表現相對不錯的中國人保就表示,在債券投資方面,積極把握年內階段性利率高點拉長久期,加大優質非標資產配置力度,堅持不以信用下沉為代價博取高收益;在權益投資方面,根據市場走勢靈活調整倉位水平,加大底部布局力度,并積極把握結構性投資機會,不斷優化持倉結構。
產險持續高景氣,壽險仍陷“陣痛”中
在保險業務方面,上市險企的三季報則呈現出產壽險“冰火兩重天”的局面,產險仍持續半年報時的高景氣,而深陷轉型“陣痛”的壽險業則總體仍呈現新業務價值承壓的狀態,不過部分險企已開始出現初步的轉型成效。
不再奏效的“人海戰術”之下,壽險業普遍開始轉型,然而目前仍處轉型“陣痛”期。
從壽險的保險業務收入來看,五家上市險企基本呈現穩定狀態,但這大部分都是由銀保渠道的貢獻所得。而由于多家上市險企的銀保渠道目前仍以價值較低的躉交儲蓄期產品為主要發力點,同時由于代理人隊伍規模和質量仍在調整中,因此三季報中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仍然承壓。
三季報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及中國太保披露了前三季度新業務價值,均呈同比下降態勢,同比降幅分別為15.4%、26.6%及37.8%。其中,中國人壽的新業務價值表現顯著優于同業,東吳證券認為,主要是其較好把握了年初開門紅率先啟動節奏和二季度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布局,新單增速率先同業轉正所致。
盡管新華保險及中國人保未披露前三季度新業務價值,但就業內分析人士來看,這兩家公司的壽險新業務價值預計仍有壓力。光大證券表示,人保壽險預計在長期保障型產品需求依然不高、儲蓄型產品更受歡迎的產品結構下,人身險新業務價值延續承壓態勢;新華保險由于其業務來源主要依靠銀保渠道,以銷售價值率偏低的儲蓄型產品為主,因此預計新業務價值同樣承壓。
不過,各個險企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個險渠道改革之后,部分險企的改革效果已有所顯現。
中國太保三季報數據顯示,其代理人渠道三季度當季新保保費、新保期繳保費均實現同比正增長;隊伍質態進一步優化,月均核心人力占比、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險業務收入、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傭金收入均同比提升;業務品質顯著改善,個人壽險客戶13個月保單繼續率88.0%,同比提升7.5個百分點。同時,其三季度單季新業務價值增速已由負轉正。
太保壽險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蔡強在10月28日的業績交流中表示,新業務價值改善主要的驅動因素還是新基本法驅動了整個隊伍的轉變。目前,太保壽險轉型初見成效。
中國平安的數據則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其代理人渠道新增人力中“優+”占比同比提升10.3個百分點,隊伍產能持續提升,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超22%。
開源證券認為,部分上市險企轉型已初見成效,個險代理人隊伍活動率有所提升,隊伍質量有望改善,但目前轉型仍在途中,活動率及產能仍有提升空間。
相對于壽險而言,產險業則維持了較高的景氣度。從三家上市財險公司的保險業務收入來看,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同時,在綜合成本率方面,除了中國平安由于保證保險業務賠款支出上升出現0.6個百分點的同比增加,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均實現“量質齊升”,綜合成本率較去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及1.9個百分點。但從絕對值來看,三家上市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均低于98%,均可實現承保盈利。東吳證券展望稱,財險持續奏響業績強音,四季度或將延續承保業績量價齊升改善趨勢。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