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非常有魅力的市場,充滿機會。不僅是對中小企業,對于大企業也是如此。”在第五屆進博會上,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aT)上海代表處支社長成始燦告訴第一財經。
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已是進博會的“老朋友”。在本屆進博會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由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主辦的韓國館匯聚了30家韓國農水產食品領域的中小企業,集中展示與消費者飲食密切相關的韓國特色產品,包括新鮮農產品、健康食品、飲品、零食、醬汁等。
今年又恰逢中韓建交30周年。商務部數據顯示,2021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突破3600億美元,是建交當年的72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韓國中小企業“線上線下”發力中國市場
“進博會的舉辦是中國進出口開放的舉措,對于韓國中小企業開拓市場、推動出口是個更好的機會。”成始燦告訴第一財經,“全球經濟在迅速發展,對于韓國農產品出口而言是個很大的機會。在這樣一個展會的現場,進出口商能面對面交流,且交流時間能長達幾天,在當前的環境下還是比較難得的。”
成始燦認為,以前韓國大企業利用各種渠道開拓了中國的線下市場,而對于當前韓國的中小企業而言,進入中國市場的方式拓寬了,畢竟現在線上渠道更發達,同時借助各種博覽會,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更多了。
由于疫情限制并不是所有韓國中小企業都能親臨進博會現場。成始燦介紹,為了彌補遺憾,也通過所有展位附二維碼等形式,便于出口商與買家互動。
成始燦認為,疫情也催生了韓國國內電商平臺的發展,因此,3年來,韓國中小企業也磨練得不錯,對于電子商務有所準備和應對。“如今,韓國中小企業要追趕大企業在華市場發展的腳步,就是針對線上進行開拓。”
韓國甜椒欲借進博會探路中國消費市場
細分中韓貿易結構,30年來已從單純的輕工業和重化工業快速轉向半導體、顯示屏等高附加值產業。在中韓制造業交流活躍的同時,農產品領域的貿易也是一大亮點。2015年,中韓簽署了雙邊自貿協定,互相全方位、寬領域開放市場,其中農產品貿易是協定的重要內容。如今,中韓自貿協定已執行7年多,部分農產品關稅已完全取消。
“此前中國消費者普遍認為韓國出口的農產品以加工品為主,比如辛奇(Kimchi)等,但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新鮮農產品來到中國市場。”成始燦說道,“韓劇、韓流中展現了諸多韓國飲食文化,相信也會對中國消費者的喜好產生影響。”
在本屆進博會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可以當水果食用的韓國甜椒Paprika又回到了進博會現場。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甜椒擺脫了“苦澀”、“辛辣”等味覺標簽,在含糖量不高的情況下具有相當適口的甜度,是韓國消費者比較喜歡的果盤、沙拉中的常客。展臺工作人員表示,疫情三年間韓國彩椒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時斷時續,目前希望通過重新回到進博會的平臺,探路后疫情時代中國復蘇的消費市場。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韓國農水產食品出口的主要市場為日本、中國、美國、東盟等,品類包括草莓、金針菇、杏鮑菇、梨、葡萄、柚子茶、韓國飲品、海苔等。
韓國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韓國農副產品出口額62.1億美元,同比增長14.6%。主要出口農產品中,方便面出口額3.8億美元,紫菜3.8億美元,餅干類3.1億美元,飲料2.8億美元,大米加工食品9040萬美元,鮑魚2900萬美元。
距離、文化優勢惠及雙邊貿易
“中韓比鄰而居,對于企業來說,距離近是一大優勢,能更快速地進行貿易。”成始燦說道,“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全球矚目。隨著經濟發展,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進口需求也會提高。對于韓國企業來說,正密切關注這一趨勢。”
成始燦回憶起2008年韓國鮮奶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當時中國市場鮮有外國鮮奶,“如今,歐洲、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乳制品企業爭先在中國市場立足。對于韓國企業來說,這個市場有機遇也有競爭。”
在成始燦看來,消費市場決定韓國農產品供給的趨勢。“之前以辛奇(Kimchi)為代表的韓國發酵產品被視為韓國文化的代表,經歷疫情三年,人們對健康、保健品意識日益增長。能提高身體免疫力的產品,比如韓國人參、特產的柚子茶等,頗受中國消費者青睞。”他說道,“這幾年中國市場特別火的火雞面出口量也在增加。”
成始燦認為,距離近、文化相似、飲食文化相近、貿易各方面接近等因素促成了兩國友好的貿易環境。“中韓人文交流的密切、距離優勢都會產生互相牽引的優勢,惠及雙邊貿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