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迎來尾聲,如果以熱詞來記錄這一年的產業轉型和發展新趨勢,哪些關鍵詞會入選?搜集一年來的輿情熱搜詞、報道關鍵詞、采訪高頻詞,第一財經從數百個熱門詞語中做比對和篩選,再由“年度解讀天團”選定,最終于年底揭曉2022第一財經十大年度熱詞,作為對2022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一份年度記錄。
在12月23日舉辦的2022年第一財經資本年會上,第一財經十大年度熱詞揭曉,作為年度解讀人,第一財經總編輯楊宇東揭曉并解讀了年度熱詞“高質量”。
(相關資料圖)
“就年會的主題‘激發新動能,領航新賽道’而言,跳開具體的產業領域,從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高質量是我最為關注的一個詞。”楊宇東表示。
他提到,在著力創新、扎根實體經濟的同時,中國經濟真正實現高效率、可持續的發展,并有效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以高質量作為觀察和研判標準,至關重要。
“當然,高質量不是一個框,什么都能往里裝。”楊宇東說,他期待在創新、升級、金融賦能等機制和模式的層面,看到高質量的探索和成功案例。
他認為,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優勢推進產業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大前提條件。具體到企業和地區,在高質量發展路上,既要“仰望星空”,又必須“腳踏實地”。
聚焦新產業、細分領域
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著力于創新,扎根于實體經濟,寄托于硬科技和數字化,并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始終。上述內容已成為產業界、投資界、學界和各級政府部門的普遍共識。
但是,共識之后,如何真正實現高效率、可持續的發展,如何有效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
楊宇東認為,以高質量作為觀察和研判標準,依然至關重要。
“否則不僅會導致目標無法達成,脫離競爭者行列,還會造成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以及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他說。
“中國有很多成語,比如南轅北轍、事倍功半,比如九龍治水、假階救火等等,都能很形象地代表當下產業升級中的典型困境。”楊宇東談到。
結合具體案例,他指出,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很多層面。
“去年以來,我走訪了不少科創明星城市和企業,無論到哪里,產業升級都是共同的選擇,但是有趣的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似乎成了標配。”楊宇東認為,上述產業代表了未來趨勢,有巨大體量,上下游拉動能力強,但仍需思考——是否能夠避免重復投資,聚焦一些新產業或更加細分的領域?
他舉例提到,新材料,精密儀器和設備、制造業數字化、生命大健康等方向,值得投資人和政府部門更深入地思考。
楊宇東進一步指出,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優勢推進產業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大前提條件。
“最近我去長沙采訪這座中部科創明星城市,有個非常大的體會,就是長沙特別重視在傳統優勢產業上做迭代和衍生。”他提到。
例如,在現代農業領域,長沙牢牢依靠原有的種業研究優勢和八大農業院士優勢;在交通裝備領域,依靠株洲機車廠在鐵路電力機車制造上的領先優勢,在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領域迅速形成了自主研發、配套完整、設備先進、體系完善的產業發展局面。
“相對于很多城市無中生有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這樣的成功概率會高很多。”楊宇東說。
既要仰望星空,又必須腳踏實地
楊宇東指出,實現高質量的創新升級,離不開整條創新鏈條的打造,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尚有諸多難題要破解。
例如,基礎研究的組織和投入方面,大學、科研院所、國家實驗室和企業,如何形成共同投入、目標清晰、有序分工?中小型創新企業如何得到科研和資金的雙重扶持?
“金融機構在企業成長各階段,尤其是早期成長階段如何賦能,和風險投資機構形成聯動機制,也大有文章可做。”他說。
楊宇東也指出,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尤其是在當前從沿海波及內陸的激烈的企業和人才競爭戰中,在復雜的疫情防控背景、嚴峻的財政形勢,以及高科技產業脫鉤的巨大壓力下,高質量發展更是要解決好企業和人才的信心問題,解決向心力問題。
“就像近三年全球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要有科學基礎,同時,行政決策必須要務實。”他提到,產業升級依賴的是未來趨勢、技術引領和創新能力打造。
落實到具體的企業和地區,既要“仰望星空”,懷揣遠大夢想,又必須“腳踏實地”,從最基礎的環境、機制建設做起,還要充分借助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
“唯有遵循規律,尊重市場,更加腳踏實地,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楊宇東指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