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不確定性的影響,中國的私募股權行業仍在持續增長。隨著營商環境的改善、金融業持續開放,以及中國經濟在疫情后展示的強大韌性,近年來,外資私募對中國市場投資信心增強,投資渠道也逐漸拓寬。然而從2018年至今,受到SEC對中概股的監管爭議與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內地資產赴美退出困難,國際宏觀經濟收縮,涉及中國業務的外資私募股權基金數量與規模雙雙下跌。
未來的外資私募股權市場會如何發展,何時可以扭轉局面?對此卓佳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張海亮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外資私募股權市場已經進入4.0階段,等待不意味著茫然,調整與布局背后,是厚積薄發。
(資料圖片)
若梳理發展歷史,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40年代的美國,主要是一些小型企業進行的私下集資行為。而具有現代私募股權基金運作模式與特征的私募股權投資則可以追溯至20世紀中期。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期間經歷了數次經濟周期,比如80年代以垃圾債為資金的杠桿收購浪潮,21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以及后來的金融危機等等,整個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僅次于銀行貸款和IPO的重要融資手段。
相對于國際私募股權的發展,中國私募股權起步較晚,依托于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改革開放以來極具韌性的增長動力,中國私募的發展已經初具成效。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下稱“中基協”),截至2022年9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1萬家,管理基金數量13.96萬只,管理基金規模20.39萬億元。其中,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3.15萬只,存續規模10.96萬億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從管理人數量、基金數量與規模來看,都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私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在華投資也初具規模,進入體系化運作階段,展現出一定的模式特征。
拆分時間表,根據外資私募股權基金成立時間可將發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2~2006年,這一階段外資領先試水,大膽入場;國內資本市場起步階段,外資依靠相關政策開始小范圍進駐中國市場,帶動國內私募股權行業發展。第二階段為2007~2010年的調整適應期,一方面國際金融動蕩,外資基金在華業務受到本土業務拖累,經歷波動;另一方面,中國本土私募機構開始成長,私募市場生態不斷豐富。第三個階段是2010~2018年的快速成長期,大量企業赴美上市,外資私募股權基金抓住機會開始在華開展大規模業務布局,基金數量與規模快速增長。
第四階段始于2018年,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中國私募股權基金進入“質升”階段,向著規范化、體系化的方向穩步邁進。據私募通數據,截至2022年上半年,成立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共計801只,含合資類型259只;基金目標規模合計約為3139.50億美元,其中,合資部分目標規模約為830.65億美元。
卓佳與君合律所近日在上海聯合發布的《中國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市場準入及運營指南2022》(下稱“報告”)顯示,從資金來源角度看,在華投資所涉及的外資私募股權基金主體主要包含私募股權基金LP組成為單一或多個外資主體,以及私募股權基金LP組成中含有部分外資。從廣義上講,這兩部分股權基金的對外投資構成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在華投資的整體行為。
報告指出,作為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外資私募股權在中國的發展呈現幾大特點:外資私募基金募集速度與規模有所下降,但總體保持相對穩定;對華投資有所上升,更注重優質類中后期資產配置;有限合伙人機構化與管理人頭部化更趨明顯。
面對當下的運作規模增速下降,疊加復雜的外部多重因素,張海亮也較為樂觀。他認為,等待并不意味著茫然,外資私募股權市場處在為下一個“薄發”而“厚積”的階段。
“的確,從近年來成立的基金數量上來看增速有所下降,但整體下降速度并沒有那么明顯。”張海亮表示,頭部股權私募基金依托于品牌效應,小規模基金融資份額不大,使得雙方融資優勢較為明顯。相對的,中腰部基金面臨更多挑戰。融資成本趨高、退出不達預期,使得機構更清醒、也更客觀了解項目和融資渠道的有效性,也更謹慎的看待融資決策。
張海亮認為,大方向上,外資資管機構認可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及投資潛力,持續投資中國市場的方向沒有改變。“從短期來看,2023年下半年港股的活力會逐步展現,甚至最快在二季度就會看到市場回暖的趨勢。如果港股市場有所恢復,會對很多私募基金退出投資組合帶來利好和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行業監管趨嚴,規范機構合規展業成為監管發力重點,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與產品備案、管理架構、從業人員資質、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資管產品會計處理、財稅信息報送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由于私募基金的行業特性,外資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募、投、管、退各階段也面臨更多的決策、日常運營及合規管理問題。
根據中基協的調研數據,2020年私募股權行業使用中介法律服務與財務服務的機構占比已經高達76.54%和68.81%,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行業內基金運營與管理更趨精細化與專業化。
卓佳中國內地首席運營官游旭挺表示,國內投資者對專業能力、投資策略與服務體系的要求越來越高,外資私募亦面臨合規要求、運營復雜性、本地競爭等挑戰。“隨著監管更加全面,信息披露要求更高,未來具備較強的專業管理團隊、完善風控體系的私募基金將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張海亮也表示,除了關注業績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外資私募基金管理人還應著眼長遠發展,提升專業投資與風險控制能力、運營效率及合規水平。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