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時代已經到來。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首都經貿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對第一財經表示,2022年我國人口增長由正轉負是我國人口總量和人口結構趨勢性變動的標志性事件。人口變量是宏觀經濟中的緩慢變量,人口發展趨勢一旦形成,在中長期內也難以改變,因此對國家宏觀經濟、社會保障、就業等方面會產生長期深遠影響。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認為,全國人口負增長表明我國人口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這會為經濟社會系統帶來新挑戰,但也會提供相應的新人口機會。這種新人口形勢會對國家發展帶來經濟社會負擔持續加重、宏觀經濟潛在風險增加、城鄉協調發展難度提升、社會各類關系矛盾凸顯等新挑戰,也會帶來短期內勞動力供給充足、低齡老人社會參與增加、教育發展格局拓寬升級、家庭政策助力生育率提升等機遇。
張成剛表示,人口快速老齡化會影響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我國未來30年里人口老齡化的速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快,這會導致勞動力規模下降、儲蓄率快速下降,會降低宏觀經濟潛在增長速度。與此同時,消費結構也會發生轉變,對不同產業形成不同影響,例如房地產行業的長期上行動力可能會減弱。
“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將增加社會保障運行壓力,這是人口負增長在短期內沖擊最為明顯的方面。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將導致我國老年撫養比快速提高、養老金缺口不斷擴大,醫療保險資金支出不斷加大。”張成剛說。
在就業方面,張成剛認為,在人口總量增長由正轉負之前,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就開始負增長,這些年來已經減少5000多萬人。但我國仍然是世界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大國,就業壓力依然長期存在。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會導致勞動力成本提升,加劇企業用工荒、招工難問題,進而加劇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遞減。
原新表示,應直面人口負增長社會與老齡社會的挑戰,也要抓住人口負增長社會與老齡社會的機遇。人口負增長早期階段,人口規模巨大的慣性持續存在,勞動力供給依然豐盈,同時還具有典型的低齡老齡化特征。雖然勞動力資源稀缺性增強,但勞動力供給豐盈的數量型人口機會猶存。
張成剛表示,如何應對超大人口規模經濟體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帶來的宏觀經濟波動,目前尚無國際經驗可以借鑒。人口增長由正轉負是人口趨勢長期變化中的一個節點,更重要的產業政策、社會政策、經濟政策要適應人口趨勢變化,找準發力點。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