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上漲7000多點之后,累計漲幅超過50%,從本輪反彈行情來看,相比而言A股漲幅明顯比港股小一些;恒生AH溢價指數(HSAHP)也從10月31日近155的高點下跌,一度跌破135,反映近三個月的時間內港股整體漲幅遠大于A股,這種情況到底會如何延續,A股能快速補漲么?
(資料圖)
“熊轉牛”已經成為了不少市場人士的一致預期。
而在某些資深市場人士看來,一致預期下機構快速加倉,春節前后A股市場此前相對滯漲的板塊將迎來補漲行情,接下來一個季度的行情A股跑贏港股的機會更大一些。長期來看兩者都將受益有人民幣升值和中國居民財富的戰略調整配置。
接下來A股跑贏港股?
由于做空力量加速以及隨后的空頭回補,市場下跌的時候港股往往跌的更深,2022年10月恒生指數一度“腰斬”,但隨后反彈幅度也更大。業內人士認為,接下來一個季度A股很可能強于港股。
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表示,近期A股相比H股漲幅非常滯后,AH比價關系已經回到了過去兩年的低點,后續一個季度大概率A股會強于H股。近日市場一致預期看多的情況下,指數開始加速,說明雖然看多但很多資金倉位還有不少加倉空間,A股指數將會在一個季度內收復2022年的大部分跌幅。
鑫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胡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股和港股的區別在于,前者2022年跌幅20%左右,但恒生指數連續跌了2年(2021年和2022年均下跌),跌幅50%,所以前者反彈幅度小于后者。從長期來看,兩者都將受益有人民幣升值和中國居民財富配置戰略調整,未來居民對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比例將會大幅提升,而房產配置比例將會逐步下降。兩者此消彼長,最終推動資本市場實現長牛格局。
銀河證券分析師楊超表示,2022年,在海內外眾多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股市走勢不確定性較強。港股經歷了震蕩下行、11月開始的“V”型反轉行情。總體上,2022年港股全面受挫,雖然反彈,但遠未得到修復,全年恒生指數下跌15.46%,恒生綜合指數下跌17.99%,恒生科技下跌27.19%,恒生金融類指數下跌4.20%。近兩年港股受重挫,目前港股各指數價格仍處于低位。2022年港股面臨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殺”。
他認為,在港股市場內外部因素及港股上市公司內生因素等驅動下,展望2023年,港股市場或將迎來企穩反彈,勢在途中,有望實現業績與估值的回升,結構性牛市機會可期。
外資流入加速
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外資也加速流入A股。
國泰君安分析師戴清表示,港股市場在11月初觸底后持續上漲,直至2023年元旦前才出現短暫的震蕩;但在元旦過后港股已經切換至二級火箭,加速上漲:年初至今,港股寬基指數累計上漲約10%,部分行業估值已大幅回升;2023年初以來,人民幣升值吸引外資流入中國股市,其中港股漲幅大于A股,AH股折溢價有所回落,不過仍在高位,吸引南向資金小幅流入港股市場,2023年初以來(截至1月13日),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港股市場105.8億港元,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A股市場335.3億元人民幣。
戴清表示,元旦前后南向資金繼續流入互聯網和醫藥,但邊際上流向發生轉變,開始凈流入銀行和保險行業,預期可能是經濟修復和利率回升;同時凈流出房地產和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可能在政策博弈性行情中兌現部分收益。元旦以來,北向資金加速流入白酒等食品飲料、金融和原材料,體現出對中國經濟復蘇和消費修復的信心,這與外資在港股的投資方向較為接近;邊際上,對電力等公共事業也開始轉為凈流入,同時流出煤炭等能源板塊。
財信證券分析師黃紅衛表示,投資者通常在年初開始布局,2023年開年行情對2023年整體行情有一定指向意義,當下市場回暖跡象明顯。2023年,隨著國內經濟弱復蘇、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預計中國資產表現將顯著好于2022年。預計春節后,隨著內資陸續回流A股市場,此前相對滯漲的成長板塊將迎來快速補漲行情。
關于長線資金,華南某知名ETF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股通過持股市值認購新股能夠提供一定的收益,這方面來看A股可能比港股對長線配置資金更有吸引力,港股的交易成本也的確更高。作為指數基金來說,在控制跟蹤誤差的前提下獲取適當的超額收益,A股的市值打新是一個重要來源,但港股指數產品就沒有這種額外收益。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