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是推動基建投資增長的一大動力。經過多年規范發展引導,PPP模式發展趨穩。
(資料圖)
近日,明樹數據發布《2022年中國PPP市場年報》(下稱《年報》)。截至2022年底,財政部PPP在庫項目(含項目儲備清單)總計約1.4萬個,總投資額約20.9萬億元。
明樹數據CEO肖光睿告訴第一財經,財政部PPP項目庫實行“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在此背景下,在庫項目規模仍然逐年增加,可見我國PPP項目的建設在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一直在穩步向前發展。
2014年起,財政部等大力推廣PPP模式。PPP一度十分火爆,項目和擬投資規模快速攀升,“野蠻生長”也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一些不規范的PPP項目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為了規范PPP模式發展,2017年以來財政部等強化PPP監管,清理大量不合規項目。受地方財力下滑、企業資金短缺、專項債規模攀升、嚴監管等多重因素影響,PPP模式陷入低迷。如果僅看財政部綜合信息平臺中的管理庫項目,2019年以來新入庫項目投資額呈現明顯下滑。
不過,去年從政策層面看,中央支持PPP模式規范發展,積極效應逐步顯現。比如,去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要求,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在提及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撐保障時稱,要推動PPP模式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政設施投資運營;財政部去年11月發文推動PPP規范發展、陽光運行。
《年報》統計了全口徑PPP項目成交情況。PPP 項目的成交數量和成交規模在2014~2017年逐年快速增長,并在2017年達到成交趨勢的頂峰,2017~2021年,成交數量、成交規模均呈現下降趨勢,而到了2022年成交1271項,總投資2.51萬億元,成交數量、成交規模又有上升趨勢。
“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各地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體來看,在政策支持下,2022年很多PPP項目都加快了入庫和落地速度,PPP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持續撬動投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依然是我國穩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肖光睿說。
由于地方基建投資需求、政府態度、經濟財政實力等存在差異,這使得PPP項目區域間分布不均現象明顯。
根據《年報》,截至去年底,財政部PPP項目數量和規模居前的省份包括貴州、河南、山東、四川、浙江、湖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分行業看,財政部PPP項目中,交通運輸和市政工程領域PPP項目規模仍舊最大,其余行業中規模較為領先的包括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城鎮綜合開發、旅游等。
肖光睿認為,在債務約束、規范發展導向下,PPP模式在未來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政策已經明確符合規范條件的PPP項目中政府的支付義務不屬于政府隱性債務。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是近年來PPP發展主題之一,前述財政部文件仍然在貫徹這一主題,PPP模式仍為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最合規的模式。
同時,強化PPP項目執行階段政府履約也成為一項工作重點,中央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出新部署,要求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規范發展、陽光運行,有利于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PPP模式實踐中。另外,PPP模式同REITs等盤活存量項目金融工具的創新融合,也使PPP模式有了更大的應用空間。
多位PPP專家告訴第一財經,為了進一步推進PPP健康發展,應加快推進PPP立法工作,強化政府履約,完善基礎設施項目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回報機制、投資平衡機制等,推動PPP行穩致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