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開市僅2天,外資繼續大手筆掃貨A股市場。
截止至1月31日收盤,北向資金單日凈買入151.5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85.33億元,深股通凈買入66.24億元。春節開市后兩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凈買入337.71億,與虎年(2022年)開市后2日僅凈買入47.35億元的戰績相比,增長了6倍多。
(相關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1月目前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達到1463.03億元,創下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北上資金單月最高凈流入的歷史新紀錄,且比第二名(2021年12月)889.92億元高出不少。
有業內人士指出,A股當前的外資占總市值比重較低,在全球市場中仍然是處于大幅低配。在此背景下,外資近期大幅流入絕不是“一時沖動”,而將是貫穿2023年全年的“大勢所趨”。
凈流入時間久、規模大
本輪外資流入時間之久、規模之大都是相當罕見。根據choice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已連續11周凈買入,創1年來最長凈買入紀錄。以流入規模統計,從11月起外資凈買入超2000億元,成為近期A股市場最主要的推動力。并且在春節休市前一周(1月16日至1月20日)還瘋狂抄底,當周凈買入485.16億元,居歷史單周凈買入規模第二位。
有業內人士指出,本輪外資流入主要與國內的市場動能充足有關。一方面,美元快速回落、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成為吸引本輪外資大幅流入的重要原因。2022 年11月2日以來,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匯率由7.34大幅升值,1月13日一度到達6.70,升值幅度達8.7%。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地產以及互聯網監管等重大政策優化調整,疊加寬松政策持續加碼,中國主權CDS自高位顯著回落,外資對中國資產信心逐漸恢復。
圖源:興證策略
開年以來,“穩經濟”政策信息釋放更加清晰,復蘇回暖信號顯著。今年1月10日,開年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中,指出保持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對國內需求和供給體系的支持,并強調要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計劃。近期數據也相對樂觀,國家統計局1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個月大幅上升3.1個百分點,三個月以來首次重回擴張區間。
此外,美股進入磨底階段,自去年11月后,VIX指數明顯回落并維持較低水平,海外市場波動減小外資風險偏好提升,也是推動本輪北上資金大幅流入A股的重要因素。
時隔三年,外資有望再成主導性增量
事實上,過去三年外資在中國現偃旗息鼓之勢,定價權一度被內資反超。
興業證券策略研究中心總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分析了近六年來外資涌入的特點。2017~2019年,隨著陸股通機制逐漸完善、A股納入MSCI,外資持股市值占A股比重快速提升,成為A股市場的主導資金,凈流入規模分別為1997億、2942億、3517億。2020年公募發行迎來爆發增長,偏股基金發行規模超過2萬億,占A股市值比例大幅提升2pct,成為A股市場最大增量,一度被認為反超外資。
從去年起,在系統性風險沖擊下,外資、公募、私募占A股市值比例轉為回落。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2年北向資金全年凈買入僅為900.20億元,同比下滑79.17%。
未來,外資涌入的空間仍非常大。根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底,北上資金持股占全 A 流通市值比例回落至3.59%,相較于亞洲周邊國家及地區仍處于相對低位。根據興證策略研報顯示,近期日本外資持股比例約為30.2%,韓國外資持股比例約為34.5%,臺灣地區外資持股比例約為27.3%。
機構對于今年外資涌入規模預計也均相對一致,偏向樂觀。興證策略團隊在研報中保守估計外資今年將流入3000億元,而考慮到資金回補、全球流動性由緊轉松、中國資產優勢重現,流入規模或有望達到4000~5000億元超預期水平,再次成為A股市場今年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之一。
中金公司發布的研報中指出,考慮到展望中對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中國增長企穩改善的判斷正在逐步兌現,以及在中國龍頭公司依然具備較好基本面和中長期估值吸引力背景下,中預計2023年海外資金(QFII/RQFII、北向資金)全年凈流入A股規模全年可能在3000~4000億元左右。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