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科幻”是重要關鍵詞。改編自劉慈欣作品的《流浪地球2》在春節檔上映,上映15天收獲33億票房的同時獲得了不俗的口碑。一直備受關注的《三體》電視劇也終于拿到了發行許可證,1月15日劇集播出就迅速引發廣泛好奇與討論,一上線就打破了騰訊視頻劇集首日熱度值紀錄。
(資料圖片)
慢節奏排播讓《三體》的熱度略遜于開年熱播劇《狂飆》。緊跟著《狂飆》的落幕,2月3日晚,《三體》一口氣放出了全集,通過購買“《三體》大結局點映禮”禮包,觀眾可以提前觀看《三體》22-30集,名場面“古箏行動”的完美還原讓觀眾感到驚喜,目前豆瓣評分保持在8.2分。
一直以來,《三體》的影視化之路并不順利。2014年,三體宇宙的前身游族影業宣布與導演張番番合作拍攝《三體》電影,由馮紹峰、張靜初、吳剛擔任主演。電影原定2016年上映,最終因導演拍攝經驗不足,后期特效難以填坑而跳票至今。2020年6月,《大圣歸來》的導演田曉鵬持有的十月文化宣布,已獲得真人版《三體》院線電影的承制工作,《三體》也將成為十月文化的首部真人院線電影。在動畫方面,粉絲自制的動畫番劇《我的三體》三部曲曾給出了很好的改編示范,而去年年底B站上線的《三體》動畫又將三體改編推上了風口浪尖。
2016年,騰訊視頻就決定買下《三體》電視劇的版權,隨后開始投資拍攝《三體》。近兩年的時間,騰訊視頻把業內知名的導演、新銳導演團隊都問過一次,“沒有人敢輕易接手這塊燙手山芋。”騰訊在線視頻影視內容制作部、《三體》騰訊視頻制片人汪悍賢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回憶說。現在的總導演楊磊從2006年《三體》在《科幻世界》連載的時候就成為了鐵桿粉,他用一封自薦信和平臺分享自己的想法,最終獲得了總導演的職位。他的搭檔、《三體》視覺導演陸貝珂同樣也是《三體》粉絲,有著24年的特效制作經驗。
劇本創作一直被視為《三體》影視化改編的最大難關,特別是第一部講述了從1970年代到21世紀初的故事,大量跨年代的場景中穿插著不少天文、物理知識,其中還有大量三體游戲的抽象描述和靠氣氛完成的內容。“我們以前用到的所有評估體系、對劇本的優化方法,在這個項目中完全不適用。”汪悍賢說。在改編前,騰訊視頻對用戶做了調研,明確了《三體》的主要受眾是核心書粉,決定首先服務好核心書粉,通過核心書粉再往外圍科幻迷、高知群體和更多電視劇觀眾擴散。從最終的呈現效果看,劇版《三體》最受稱贊的也是忠實還原原著。
在總導演楊磊進組開會的第一天,他跟團隊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朋友們,我們現在要暫時忘掉我們拍的是一部科幻巨著,要用一個現實主義的態度來做這件事。”在他看來,《三體》是一個很中國的故事,拍攝《三體》的基礎是讓觀眾相信這是我們的世界里有可能發生的故事,首先需要想的不是特效和科幻流派。“不要賣弄地放大科幻兩個字,我希望《三體》的科幻是一點點顯露出來。”楊磊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說。
現實也就意味著場景的真實還原。劇集從一開始就大量描述了2007年的北京,廣播中反復播報著2008 年奧運會的籌備進程,各種電器和道具都還原了當年的物件。為了迎合《三體》原作中的時間背景,三體游戲被設計成類似于2007年3A游戲大作的形式,游戲中的動畫3D效果一定得是2007年可以實現的,并沒有為了追求動畫效果的炫酷而采用更超前的技術。“這樣既減少了制作成本和周期,還避免了恐怖谷效應,我們擔心做到極度的真實感后,反倒跟劇中所要呈現的三體游戲氣質不一致。”汪悍賢說。
在準備科學道具時,團隊也和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研討,實拍始終是第一選擇。高能粒子加速器、汪淼的納米材料實驗都是道具組向研究中心多次爭取后換來的拍攝機會,這種實景拍攝也讓拍攝機位、拍攝時間、拍攝周期受到很大限制。粒子加速器的拍攝場景就只能給劇組利用每周幾個小時的檢修時間完成拍攝,每次都要根據場地時間協調演員、相關制作部門,這無形中增加了拍攝的難度。
科幻作品制作周期長,資金回流速度慢,極其考驗影視工業化的程度,而影視工業化的標志之一,就是能否把問題前置,在開拍前做好準備。在開拍前的籌備階段,《三體》劇組利用將近一年的時間梳理了劇本中所有細節,提前準備出了需要拍攝的內容。
三體游戲是幫助汪淼理解三體星球運行規律的重要“道具”,相關內容在劇中有100多分鐘,時長堪比一部動畫電影。從 2018 年的《全職高手》起,騰訊視頻就開始嘗試在電視劇領域使用動作捕捉+CG拍攝,這也為此次三體游戲部分的制作提供了技術積累,但對很多第一次接觸CG拍攝的演員來說,還需要適應和磨合。視覺導演陸貝珂為此提前做出了預覽動畫,“我們給演員講戲的時候,一邊是劇本,一邊是預覽動畫,告訴他在這個場景中站的位置周圍的環境是怎么樣的。”汪悍賢說。
《三體》中備受期待的“古箏行動”在實拍前從畫分鏡到動態預演再到配樂,團隊也做了一個時長30分鐘的完整動畫。“所有工作人員都是拿著這個動畫片,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對照著去拍攝這場大戲。” 楊磊說。
其中,主體巴拿馬型船的切割最難實現。要想還原船體被“飛刃”切割后的片片狀,需要找到大型鋼制船舶被切開后的動力學資料進行測試,但是現有研究并未分析將金屬及多種材料放在一起,產生應力形變后的最終結果,陸貝珂只能一遍遍地用電腦進行動力學測試,簡化船舶鋼體的材料級別,突出船只的重力感和扭曲的刺激感,最終模擬出了還不錯的畫面效果。這一段“古箏行動”的戲最后在成片里只有不到半小時,但團隊籌備了近4個月,拍攝了27天。
另外,在劉慈欣筆下,紅岸基地依山而建,山上山下遙遙相望,現實世界中很難找到能完整呈現小說中位置關系的場景。劇組最終把群山分成了7-8個外景地和十幾個內景,搭建了較小規模的基地內外景。這樣操作的難點在于如何把散落在密云、東北黑河等地的內外景沒有痕跡地整合起來。為此,劇組提前制作了預覽動畫,分別在夏末、秋初、冬季拍攝并掃描了很多山峰的數字資料,嚴格按照預覽動畫拍攝了巨型拋物面天線的鏡頭,最后再把特效制作的天線合成到每一個山峰鏡頭里。
騰訊視頻也為《三體》匹配了最豪華的宣傳資源。為推廣《三體》,騰訊視頻設計了“鵝廠科幻季”專題,將電視劇、電影、動漫、紀錄片四個頻道和知識付費科幻相關的內容進行整合,還首次在平臺上線了底層頁的個性化皮膚功能,只要打開騰訊視頻的《三體》界面,就能看到有別于其他電視劇的底層頁。作為觀看門檻較高的科幻劇種,為降低用戶理解《三體》劇情的難度,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微信等多個平臺展開征稿活動,并與多個閱讀平臺合作、引流,促進了劇情解析、人物志等多維度的短視頻內容產出。
另外,整個春節期間,《三體》播出、電影《流浪地球2》的上映帶動了中國科幻內容的熱播。“從后臺也能看到,科幻季相關內容跟之前相比成倍數增加。”騰訊在線視頻平臺運營部電視劇IP運營中心負責人孫宏志說。
從目前的口碑看,《三體》第一部成功了,不過后兩部涉及的特效鏡頭、制作難度遠超第一部,這也意味著更長的開發周期。2月3日《三體》 大結局點映禮上,騰訊正式宣布將繼續制作《三體》電視劇第二季《黑暗森林》 ,并為飽受好評的大史一角單獨推出番外篇。此外,騰訊還官宣了科幻劇集矩陣,除《三體》外,還將開發包括七月原著的 《群星》《時間深淵》等科幻項目。
“在這個很長的周期中,想要持續保持這個熱度,持續進行長線運營是關鍵。”孫宏志說。在未來的長線運營中,騰訊視頻一方面將對整個項目的開發進行前置營銷,把觀眾比較關心的話題,包括籌備進程、下一部的角色陣容,開機、殺青等重要時間節點持續地釋放出來,滿足觀眾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會在劇集完結之后,持續放出未公開的花絮、紀錄片等深度解讀內容,并通過運營IP相關的短視頻平臺賬號,在合適的時機舉辦劇組重聚等活動,不斷給關心《三體》的用戶提供更多信息。周邊、知識付費等相關IP衍生內容也將陸續推出,給用戶更多的消費選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