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會”臨近,且中國經濟仍在復蘇的初期階段,財政政策將在2023年如何發力成為了近期市場最為關注的話題。此外,超額儲蓄能否轉化為報復性消費亦值得觀察。
對此,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近期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
“報復性消費”可能性不太大
【資料圖】
就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測而言,在“三駕馬車”中,朱海斌預計,消費將從去年對GDP貢獻1個百分點跳升至4.1個百分點,投資將從1.5個百分點升至2個百分點,進出口則構成拖累,從0.5個百分點降至-0.5個百分點,即經常賬戶順差相較于去年的約4000億美元將降至1800億美元左右。全年GDP增速預計為5.6%。
就此來看,頻頻被提及的“消費扛大旗”的概念確實站得住腳,但朱海斌認為“超額儲蓄引發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并不大。
“4個點的消費修復從理論上來說只是一個正常化的過程,但市場上很多觀點提出‘中國的消費會否像歐美國家在2021年報復性消費反彈’,這種可能性不大。”他解釋稱,在疫情前,即2018年、2019年,當時中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6個百分點,其中大概4個點來自于消費,2個點來自于投資,進出口基本上是零貢獻。所以今年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都會基本回到正常水平,前兩年表現滯后的消費復蘇亦可能更為突出,但進出口或受到全球貿易下行的拖累。
事實上,市場上對于“報復性消費”的討論來源于中國在疫情三年間不斷增加的存款規模。在2018年、2019年,中國家庭部門儲蓄率約為30%,而2020年起的三年分別為34%、31%和33.5%,因此摩根大通預計過去三年的超額儲蓄累計約為4.5萬億元。
“但超額儲蓄的分布是不均勻的,農村部門過去三年累計的超額儲蓄約為人均500元,相當于農村家庭0.3個月的人均收入,預計對消費帶來的刺激較為有限。城鎮地區明顯更高,人均約為5000元,相當于1.5個月的收入。從全國水平來看,4.5萬億元超額儲蓄相當于1.1個月的額外收入,超額儲蓄雖說整體數字不小,但與歐美在2021年之前的消費強反彈時期的超額儲蓄相比,中國的數字明顯是偏低的。”
相關數據顯示,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政府進行了3輪大規模“撒錢”,推動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大規模“撒錢”下,美國居民的轉移支付收入一度接近每月6800億美元、遠超疫情前的每月2600億美元,帶動個人總收入最高突破每月2萬億美元的關口。美國居民支出偏慢、儲蓄率高企,累積了超過2.5萬億美元的超額儲蓄。
朱海斌表示,盡管對于今年會否繼續在疫后發放消費券或現金的討論升溫,但實際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中國歷來傾向于從生產端入手,例如刺激基建,以此帶動就業和消費。
不過,他也建議,今年進一步發放消費券或現金的必要性是存在的。“以往中國從生產端入手,刺激制造業或基建,為產品先找到相應的需求,然后工廠會再繼續擴招,相對會帶動就業、收入好轉。”但他表示,今年可能面臨一個較大的問題,即全球外需不佳,可能無法承接中國作為出口大國的第一波產能,由此就凸顯出發放消費券的重要性。
“盡管反對者認為消費券的效果只是一次性的,但實際上我們今年可能恰恰需要的是第一波需求的反彈,尤其是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的,通過發消費券先拉動一把內需,生產端的供給才會有收入的來源。”
2023年財政擴張性或被高估
財政政策的走向近期亦備受關注,但朱海斌并不認為財政擴張性會大幅超預期。
“由于2022年是財政政策擴張力度非常強的一年,不僅在去年3月時大規模降稅減費,4月、8月又針對基建出臺了更多的刺激措施,疊加防疫開支,再加上2021年很多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的資金并未用完,因而順延到了2022年進行使用。種種因素加持下,去年的財政政策擴張是非常明顯的。”
談及今年的財政政策,朱海斌認為,如果跟以往的正常年份相比,2023年預計中國將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赤字率預計為3%,專項債務規模為3.9萬億元。“但如果和去年的基數相比,2023年可能被視為財政整頓的一年。”
在他看來,“兩會”令人更加關注的一個維度是今年財政支出的方向。因為與去年相比,今年至少有兩個明顯的變化——第一,去年大規模的防疫成本支出今年不會再有;第二,除了基建,去年財政赤字中大規模的降稅減費占了相當比重,按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去年減稅降費規模(加上入延遲繳費等)超過4萬億元。過去六七年來,宏觀稅負已明顯下降。
“所以從財政支出來講,如果我們沒有像去年接近萬億元水平的防疫成本支出,且降稅減費的規模比去年明顯縮小,其實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可以省下來做別的事。”
至于“別的事”是什么,他認為可能是針對政府扶持的消費領域,比如汽車、家電,出臺一些積極政策;在生產端,除了基建外,各界也期待在重點國家戰略性行業出現更多支持。
就貨幣政策而言,摩根大通認為關鍵詞是“延續性”。該機構預計信貸增速全年將維持在9.5%(去年是9.6%);4月預計仍可能有一次降準,該時點恰逢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后,由于去年的高基數效應,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仍會相對比較低。
“我們對今年的通脹也不擔心,盡管1月CPI達到2.1%,但預計在接下來幾個月CPI大概率會重新回到2%以下,下半年或漸漸上行,到年底可能達到3%左右,所以今年的通脹環境整體仍然是比較良性的,央行有條件在未來的兩三個月考慮降息,這也是我們預計的今年唯一一次降息。”朱海斌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