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和社會保障牽動著千家萬戶,是社會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今年就業形勢如何,人口負增長如何影響就業,養老金能否及時足額發放,個人養老金試點進展情況如何,社保體系如何完善?
3月2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針對上述熱點問題,人社部有關負責人予以回應。
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
【資料圖】
去年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疫情多發散發,以及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等多重因素沖擊,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
關于今年的就業形勢,人社部部長王曉萍在發布會上表示,隨著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保持總體穩定。
她表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就業長期穩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創新創業也將提供強大的動能,新的就業增長點也不斷地涌現。穩就業、保就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調整優化,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活動有序開展,為穩定和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都是我們做好穩就業工作的信心和底氣。
王曉萍同時指出,我們也要看到,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2023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老百姓在求職就業中還面臨著急難愁盼問題,希望有更充分的就業機會,更合理的勞動報酬,更可靠的社會保障,這些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穩健
養老金發放的問題,涉及到億萬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王曉萍表示,這些年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基金收入持續增加,制度運行總體平穩,有較強的保發放能力。
她介紹,一是收支有平衡。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二是基金有調劑。為解決基金分布不均的結構性矛盾,在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基礎上,去年全國統籌制度啟動實施,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劑基金,調劑力度更大。三是財政有投入。中央財政補助繼續增加,地方財政建立了長期投入機制,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四是長遠有儲備。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已經完成,這兩部分基金都是養老金發放資金來源的長遠儲備。
“所以,我明確告訴大家,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穩健。”王曉萍說。
人口負增長如何影響就業
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近61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人社部副部長俞家棟表示,人口下降問題,從就業的角度看,實際上就是對勞動力供給影響的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達到峰值9.2億之后開始下降,去年年末是8.76億人。這種勞動力供給量的減少還是在供給高位上的放緩,我們國家仍然是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俞家棟分析,從結構上看,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主要還是大齡勞動力退出勞動力市場、數量下降較快,而青年勞動力數量還是穩中有增。據測算,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1662萬人,規模是創近年新高,就業總量的壓力還是比較大。
他強調,下一步,將會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強化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努力提升就業質量,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已達2817萬
去年年底,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是有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是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人社部副部長李忠在發布會上介紹,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群眾積極參加,實施3個月以來,參加人數已經達到2817萬人。
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主要包括三個層次,就是通常所說的“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同時還包括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是對第一支柱的有效補充。
李忠表示,國家正式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這具有標志性意義,標志著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項全新制度,下一步將按照先行一年的部署要求,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做好政策宣傳解讀,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制度實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